120→4.9→“它要来”。
三个数字和一句话,足够把群聊炸醒。
120是我昨晚高架的车速,车内对话不用抬嗓门,这台级别的SUV只要把前围和翼子板的隔振材料再加一层,语音清晰度还能往上抬3%—5%。
4.9是现款V8的零百,别急着翻白眼,这项在迈巴赫GLS上不是拿去飙的,是拿来“按住全场”的底气。
至于那句“它要来”,说的是2026年年中的新款,前脸要大改,格栅像换了个更大的头像,非要你在十米外也喊一声:认得。
我是在写字楼门口想明白这事儿的。
晚上九点,保安抬了下眼,没说话。
就那一下,社交场合的秩序已经安排妥了。
你会发现,迈巴赫的用户要的不是“快”,是“稳住”。
稳住眼神,稳住场面,稳住时间。
屏幕多不多、马力大不大,最后都会回到这三个字上。
谍照那张,前脸包得严实,像穿羽绒服的东北朋友。
伪装再厚,面积藏不住:格栅更大,两侧灯腔更宽,黑化里塞了三叉星光源。
奔驰这两年爱用这套“灯签”,从EQS到GLS一路铺开,像在手机桌面上摆同一套图标,识别度拉满,信息流也更干净。
别说俗,传播就是这么直球。
尾部没那么花哨。
双边两出没遮,扩散器纹路轻轻划一道,多边形牌照框按进去一点点。
夜里走近,光影落差把距离感拿捏到位。
侧面看着还是熟面孔:车顶略弧,行李架壮,轮眉、侧裙有肌肉。
轮毂倒是抢戏,低风阻的多幅样式,像钻石切面。
量产会不会缩水?
很可能。
风阻、成本、耐久是三件小黑夹克,试装间的高光,到了量产得扛得住热水枪和减速带。
内饰谍照没放出来,外媒猜会用EQS SUV那套superscreen,三块屏横着排。
屏幕多不多不是关键,关键是谁说了算。
理想状态是这样的:老板位一坐下,二排接管多媒体,隐私帘半开,氛围灯色温从5000K往暖调一点点,语音拾音优先后排,副驾屏在被需要时才亮。
汽车是移动空间,豪华是秩序管理,这话听着冷,坐过的人懂。
动力熟悉:3.0T L6+48V,381马力、500N·m;4.0T V8+48V,558马力、770N·m;9AT,四驱,对应零百6.6和4.9。
你问为啥不推插混?
插混优秀,迈巴赫谨慎。
电池侵占后备厢、补能的不确定、长途能耗切换的小情绪,这些都在“到场即稳”的场景里添变量。
V8带着轻混留在台上,更多是仪式感背后的工程选择。
我抛几个硬核点,免得被说只会抖机灵。
风阻系数每降0.01,高速能耗能省约2%—3%。
一年两万公里,油钱的差别能换一套更高规格的隔音材料。
轮胎如果从C级滚阻换到B,底盘能少点“假软”的黏腻,颠簸过去是干净的,不拖尾。
这些数据不炸裂,但是真人上车,身体诚实。
翻翻友商,角色分工一目了然。
库里南像礼服,气场先到;Bentayga更干练;XM把肌肉穿在外面;乌鲁斯直接拿流量当燃料。
迈巴赫GLS一向是穿西装的队长,不抢戏,镜头切到它,画面稳。
中国市场对这个角色的偏爱不动摇,名字本身就是社交货币,这个背景别忽略。
风险也摆桌面上。
格栅放大,导流算不明白,风噪会先打脸。
三屏如果只是拼图,夏天晒半小时,车内像微波炉。
轮毂量产缩水太狠,试装车的“钻石”变“磨砂”,用户心理落差比参数更扎心。
豪华的难度是把“演示版浪漫”做成“量产版可靠”,一句话写起来容易,干起来费命。
回到那张脸,我猜工程师会塞两件小心思。
主动进气格栅的开闭更激进,中低速更偏NVH,高速再放量降温。
行李架半隐藏式固接,削风噪源。
二排的腿托和靠背曲线,如果能更贴近人体工学的自然起伏,长途睡眠会从“能忍”变“真香”。
这些不上发布会PPT,但用两个月就离不开。
有人吐槽:豪华SUV集体做“医美”。
我不反驳,我问一句:你想从它身上拿什么?
通勤?
20万的插混就够。
移动会客厅?
那就别只盯马力,看看门把手回弹力道、看二排出风角度、看时速120的车内对话是不是还不用抬嗓门。
稳,是场景锚点。
迈巴赫做的是稳定感的工程化。
把视角再放远点。
欧洲法规收紧,北美还对V8有情绪,中国买家的表达欲最强。
三股力拉扯下,迈巴赫GLS做了谨慎的现代化:脸做得更“远处可识别”,心脏保留热效率与情绪的平衡,行驶质感继续往静里打磨。
这不像革命,更像一位老将的迭代,少讲故事,多交作业。
SEO这种事儿,我也不装。
你搜“新款迈巴赫GLS谍照”“前脸大改”“2026年发布”,会刷到这篇。
你想看硬菜也有:381马力、500N·m、558马力、770N·m、9AT、四驱、0—100km/h 6.6s与4.9s、Cd每0.01的能耗浮动、120km/h语音清晰度SNR的3%—5%提升。
这些数字不是挂件,是判断值不值的扳手。
说点不正经的。
网友有时候像放大镜,专盯别人家的芝麻,自家西瓜裂了都装没看见。
前脸一大,就有人敲边鼓:审美焦虑。
V8一留,又有人抬杠:环保漠视。
都别急,把屁股放在二排坐满一趟从虹桥到浦东,看看你的脉搏怎么说。
我这边先抛两个球,你接不接看心情。
你希望新款迈巴赫GLS更偏“数字座舱的大戏”,还是回到木饰和皮革的“材质安抚”?
如果哪天V8被法规按下暂停键,你是站“高性能插混”一票,还是愿意等“长续航纯电的安静暴力”?
留言别只放情绪,丢点你自己的体验数据上来,风阻、NVH、屏幕反光、城市通勤油耗,越细越有料。
我把键盘放一边,先去楼下吹风,看今晚有几台试装车从我窗前溜过去。
你要是也看到了,点亮那盏三叉星,算我们隔空握过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