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电车7.98万逆袭,合资品牌高价真有道理吗?

试驾完荣威纯电D6,我这心里头啊,泛起了嘀咕。倒不是说这车是啥天花板,而是它那7.98万的“骨折价”,对比那些动辄梭哈十几万的洋牌电车,简直是釜底抽薪。这让我不禁犯嘀咕,过去咱们是不是被那些“舶来品”薅了太多羊毛?

先聊聊这肚量。原先我总觉着,电车嘛,后排地板肯定有个“龙王”凸起,盘腿都费劲。可这D6愣是把后排做成了平坦大道,我这178cm的个头杵在那儿,脑袋顶上还空旷得很。后备箱也离谱,塞行李箱算啥,把后排放倒,直接能当“席梦思”使。这空间利用率,简直是偷师了日系MPV,可这价码,那是云泥之别。

荣威电车7.98万逆袭,合资品牌高价真有道理吗?-有驾

再掰扯掰扯续航。冬天电车“尿崩”式掉电,这事儿大家都门儿清。可销售给我甩了堆硬茬数据,零下七度,续航也就打了八二折。我试驾那会儿,特意把空调火力全开,电耗也没窜到没边儿。这热管理系统,还真有点道行。而且,它的动能回收也调校得挺丝滑,松开电门,拖拽感润物无声,不像有些电车,一松油门感觉被锚住了似的。市区溜达,算下来一公里才几毛钱,比蹬共享单车还划算,这性价比,没谁了。

荣威电车7.98万逆袭,合资品牌高价真有道理吗?-有驾

更让我跌破眼镜的是它的底盘。本以为这价位的车,操控也就那样,结果上了高架,直接啪啪打脸。过弯稳如老狗,变道麻溜利索,底盘调校带着点德系车的沉稳劲儿。过减速带,干脆利落,没有多余的颤巍。隔音也整得挺好,80码巡航,胎噪比卡罗拉混动还低调。要知道,这车前挡风用了双层夹胶玻璃,轮拱里塞满了隔音棉,这待遇,搁以前至少得是豪车才有的“特供”。

荣威电车7.98万逆袭,合资品牌高价真有道理吗?-有驾

现在问题来了,为啥荣威能把价钱压到这地步?是黑科技加持,还是营销套路?我觉得,兼而有之。CTB技术,把电池和车身融为一体,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空间利用率。但更关键的是,荣威摸清了市场的脉搏:消费者真正在意啥?是洋牌的光环,还是实打实的性价比?

荣威电车7.98万逆袭,合资品牌高价真有道理吗?-有驾

诚然,有人会说,洋牌有品牌溢价,有更周到的售后。这话不假,但品牌溢价到底值几个钱?要是仅仅为了一个标,多掏几万块,图啥?售后服务当然重要,可要是车本身钢钢硬,需要售后的几率又有几成?

荣威电车7.98万逆袭,合资品牌高价真有道理吗?-有驾

与坊间传闻不同,如今的中国汽车工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会拧螺丝的“代工厂”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造诣,已经让不少洋牌相形见绌。单单电池技术这一项,就足以让一些洋品牌望其项背。

荣威电车7.98万逆袭,合资品牌高价真有道理吗?-有驾

当我们想当然地把原因归结为“洋牌技术更胜一筹”时,是否忽略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是否忽略了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渴望?是否忽略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的逆袭?

荣威电车7.98万逆袭,合资品牌高价真有道理吗?-有驾

所以,荣威纯电D6的问世,不仅仅是一台车的上市,更像是一场“价值重塑”。它用实实在在的性价比,击穿了洋牌的价格护城河,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权。某些还在端着架子卖高价的洋牌电车,或许真该好好掂量掂量了。市场不是冤大头,消费者也不是待宰羔羊,靠情怀和品牌光环,迟早要翻车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