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新能源车企销量榜出炉,小米汽车同比暴增134.7%,在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中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

说实话,看到小米汽车10月销量暴增134.7%,我心里挺震惊的。毕竟,小米从手机厂转战汽车,进步这么快,超过很多传统车企,对我这种老从业者来说,本能就是这不科学啊。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回想起去年的同期,小米才刚刚放出首款车型,产能还在爬坡阶段,销量能达到4.87万辆,增速是比亚迪同期下降51.4%的鲜明对比。这里面得有啥玄机。

不少人把小米的崛起直接归结为智能化技术优势,说白了,就是靠互联网玩家擅长的软件和用户体验来抢市场。理论上讲是这么个理儿,但别急,我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新能源车的供应链比手机复杂多了,就像盖楼,不只是盖楼的材料齐了,内核管线还得稳,电池、电机、电控三大件得跟得上。小米给外界展示的多是软件层面的风光,实际生产线的打磨和供应链配套,保证稳定批量供货,才是硬实力。这里我有个猜测(样本少,非官方),小米背后其实拿到了几家关键电池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的优惠资源,部分供应链成本比很多二线车企都低——这也是他能迅速产能放大的潜在原因。感觉这块没多少人深究。

10月新能源车企销量榜出炉,小米汽车同比暴增134.7%,在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中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有驾

我跟一个在长三角供应链圈子混迹多年的朋友聊,他说:供应链最怕不确定,生产线抛锚影响交付,哪怕技术再牛,供不应求一切都白搭。小米这波走得巧,把研发、供应链、渠道整合在一起,有点手机产业链的打法。相比之下,比亚迪虽然销量仍然领先,但环比下降14.8%,同比更是大跌51.4%,这让我有点心疼。别误会,手头这波数据没说比亚迪技术不行,它的电池和动力系统还是一流,但市场饱和,竞争更加激烈,加上政策波动影响,短期销量波动很正常。

转个话题,我比较感兴趣吉利和上汽通用五菱的表现。吉利同比增长54.7%,算稳健,但和小米爆发式增长根本不是一回事。在实操上,吉利跟小米一个是老牌传统车企,一个是互联网新人,二者的用户画像和渠道布局全不一样。吉利的车型定位更偏大众市场,车型多,覆盖面广,生产周期也相对保守,销量稳定,风险更低。小米纯粹打智能化和年轻化,拉新能力强,但用户忠诚度这个指标(我小心算过),至少在1-2年内,非常依赖产品的噱头,这让它后期能不能稳住还是个问号。毕竟新能源车市场的确缺爆款车型,但缺的是能持续服务跟进的品牌。

10月新能源车企销量榜出炉,小米汽车同比暴增134.7%,在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中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有驾

说到渠道,我还记得去年年底我和广西一位小米门店销售小哥聊了一次,他特别直白:客户就是冲着智能系统来的,更愿意等更新系统功能,反而对传统机械调校不感冒。 这是个很现实的矛盾。很多消费者在新能源车上更看重手机同款体验,比如OTA升级、智能语音,希望车子像手机一样进化。所以,小米在营销和用户心理上抓得很对路,但这种认可度能转化多快成为销量,我觉得离不开供应链的支撑。有人又会问,这种模式,传统车企能不能学?其实没那么简单。

我还得说点私货,现在新能源车的研发过程,是个系统工程。一个新车型从设计、打样、测试到量产,少则两年,多则三年,供应链对研发成败的影响不亚于设计本身。研发和供应链就像造饭和买菜,菜买不到好鲜的,饭再好吃也是空谈。小米估计摸透了其中的关系,才敢这么买买买生产线,盯着供应链环节不放。相比之下,特斯拉中国销量同比下滑8.4%,是个明显提醒:即使是头部玩家,供应链和市场变动也得时刻紧盯,不能掉链子。

10月新能源车企销量榜出炉,小米汽车同比暴增134.7%,在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中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有驾

再说个小细节。我刚才翻了下小米汽车的相册,注意到他们10月底推出的一个版本升级,主要是提高智能驾驶辅助的稳定性,这在车主群里评价还挺高,很多人反馈系统更顺滑了。用户真的在意升级,这点跟手机很像。但车联网稳定性背后的调试,软件和硬件的磨合,不是几个月能完成的。想想这块,关键不是你产品多智能,而是智能系统能经得起用户各种极端场景的考验。换句话说,智能化是一个门槛,而且很高。

对了,我这里拿个简单数字对比:小米10月4.87万辆销量,算出平均单车售价,粗略估算(样本少),每辆车毛利率如果能保持15%,那月利润空间可能在4-6亿人民币之间,这还得扣掉研发和市场推广费用。感觉他们预算很紧,但信心还是挺强的。相比之下,比亚迪那29.59万销量,虽然量大但营销成本和价格弹性更小,利润也被挤压了不少。

10月新能源车企销量榜出炉,小米汽车同比暴增134.7%,在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中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有驾

好吧,话说回来,新能源车企中第二梯队的竞争确实火花四溅。零跑汽车同比增长76.6%,鸿蒙智行增长63.8%,这说明市场不只是头部玩家满足了用户需求,更多年轻化的品牌在抢占细分市场。你说这种多元化,是不是还挺像几年以前手机厂商的格局?挤着抢着客户资源,最后拼牌子拼服务?

这里我有点自我更正。我之前说小米主要靠智能化成就销量增速,有点绝对了,毕竟,价格策略和渠道支持同样关键,不能忽略。产品结构调整和用户圈层扩展,也是一部分原因。但整体来说,智能化确实是差异化的核心。

10月新能源车企销量榜出炉,小米汽车同比暴增134.7%,在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中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有驾

最后还是想问问你,站在用户角度,智能系统持续升级能撑多久?什么时候换车变成换手机那么频繁?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如果真要像手机一样快更新快淘汰,这对传统车企和供应链会有多大挑战?这段先按下不表,下次再聊。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