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反转!燃油车由盛转衰,车企纷纷转型,纯电地位受挑战

四年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曾将纯电视为“唯一未来”,增程和插混技术则被贴上“过渡”标签。 2025年的今天,市场格局发生戏剧性逆转,小鹏、智己等曾专注纯电的车企纷纷推出增程车型,2024年插混/增程销量同比激增85%,占新能源总销量的40%。

新能源市场反转!燃油车由盛转衰,车企纷纷转型,纯电地位受挑战-有驾

中国超充网络覆盖98%高速路网,800V平台实现“10分钟补能200km”的极致体验。 全球充电基建严重失衡:东南亚充电桩覆盖率不足5%,欧洲因电网老化实施限电,非洲许多地区仍依赖柴油发电机发电。

英国国家电网早在2022年就发出警告:一旦电动车扎堆夜间充电,局部区域电网可能瘫痪。 法国在2023年因高温和电力紧张,多地不得不实施限电,甚至需要进口电力。

这种全球性的电网不平衡,让增程/插混的“可油可电”特性成为刚需。 92号汽油随处可得,解决了续航焦虑问题。

调研显示,30万级以上用户更看重“无续航焦虑”非极致加速。 2024年增程/插混用户复购率达89%,高于纯电的78%。 冬季续航缩水、高速充电排队等问题,推动消费者从技术信仰回归实际体验。

成都网约车司机的实测数据显示,他们日均节省64%用车成本,充电时间比纯电车少了35%。 北方车主在零下20℃也能安心开空调,增程车冬季续航仅损耗15%。

新能源市场反转!燃油车由盛转衰,车企纷纷转型,纯电地位受挑战-有驾

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冬天敢开空调、长假敢上高速、钱包不会瘪的车。 当油箱变成“应急备用”,油车的传统优势正在迅速消失。

小鹏增程平台纯电续航达到430km,支持5C超快充,补能速度已经能够媲美纯电车型。 理想静音增程器噪音仅32分贝,亏电工况下体验优于燃油车。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密度达255Wh/kg,电耗降至16kWh/100km。 2025年,宁德时代推出的增程专用电池,首次将纯电续航能力推至400公里以上,同时支持4C超快充技术。

800V高压平台技术在2025年迎来爆发,仅2025年2月就有超过20款搭载800V高压系统的车型上市。 小鹏G6、极氪007等车型已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300公里以上的超快充能力。

2025年一季度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插电式混动车型增速领跑市场,1—3月同比增长138%。 从2020年到2023年,我国混动车市场销量增长了10倍。

新能源市场反转!燃油车由盛转衰,车企纷纷转型,纯电地位受挑战-有驾

2024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126.2万辆,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含增程式)的表现尤为突出,销量达到451.9万辆,同比增长85.2%,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40%。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2025年插混和增程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比重将接近50%。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2025年插混市场份额有望从30%提升至40%左右。

在印度、中东等纯电基建薄弱地区,增程/插混销量碾压纯电。 大众ID.系列转型插混后,欧洲Q4销量环比增长45%,纯电车型下滑12%。

2025年一季度出口数据显示,新能源占比提升至35%,插电式混动车型在发展中国家替代燃油车趋势明显。 巴西市场增量贡献达到84%。

传统巨头正在通过插混技术重获优势:大众ID. Tourer插混版欧洲售价低于纯电版3000欧元,丰田第五代THS插混亏电油耗仅4.2L/100km,补能成本优于同级纯电。

新能源市场反转!燃油车由盛转衰,车企纷纷转型,纯电地位受挑战-有驾

2024年蔚来、小鹏现金流承压,增程/插混研发成本仅为纯电的60%,毛利率高出8个百分点,成为止血关键。 小鹏内部数据显示,增程车型覆盖用户群体更广,显著提升盈利韧性。

继凭借增程式车型打开市场的理想和问界之后,小鹏、极氪、阿维塔也纷纷宣布推出混动车型。 领克品牌与极氪整合后,推出了最新的混动车型领克900,基于大型电混车专属架构SPA Evo架构打造。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表示,2025年领克品牌销量目标为39万辆,其中领克900的目标是要进入到细分市场的前三名。

2025年一季度乘用车市场呈现“纺锤形结构”,10万~20万元价格带占比55%。 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中,10万-20万元中端车型占50%,与传统燃油车主力价格区间高度重叠。

高端混动SUV市场展现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六座旗舰SUV理想L9一度月销过万辆,问界M9自上市以来累计大定订单已突破20万辆。

新能源市场反转!燃油车由盛转衰,车企纷纷转型,纯电地位受挑战-有驾

定位大型混动SUV的主要产品包括理想L9、问界M9、腾势N9等车型,这些产品均在细分市场中保持不错的销量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用户口碑。

当插混和增程车型的纯电续航突破400公里,加油频率从每周1次变为每月1次,我们是否正在见证燃油车时代的真正终结? 这场技术路线的竞争,是谁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非执着于单一的技术信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