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小米YU7,陷入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境地。一边是3分钟狂揽20多万辆订单的核爆级数据,震撼整个汽车圈;另一边却是7月销量榜单上仅6042辆的数字,就连前40都进不去。这场“订单神话”与“骨感销量”的反差,凸显了小米汽车高光下的暗斑。
1. 小米YU7挤不进前40
相较于轿车,中国消费者更喜欢SUV,这是行业共识。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轿车累计零售销量1049.3万辆,同比增长1.8%;同期SUV零售销量达到1131.1万辆,同比增长9.7%。显而易见,无论是绝对销量还是同比增速,SUV都远远超越轿车。SUV更受欢迎,因为它不仅更契合中国人传统消费文化的空间优势,而且视野高度和动力表现均优于轿车。此外,新能源车解决了传统SUV油耗高的劣势。
基于此,中国消费者很关心SUV车型的销量情况。7月SUV销量排行榜显示,Model Y以30766辆高居榜首,问界M8以21564位居第二。第三到第十名分别是博越、RAV4、宋PLUS新能源、星越L、途观L、卡罗拉锐放、理想L6、瑞虎8。前十名中外资和合资有四款车,国产车有六款,占据优势地位。令人意外的事,此前掀起滔天流量的小米YU7居然只有6042辆,差点挤不进前50,仅仅只排在第48位。
2. 中大型SUV高居第四
小米YU7这样的单月销量数据,与其上市即封神的开局之间,有着巨大的反差。小米首款车SU7,去年3月28日亮相,上市后4分钟大定突破1万辆,24小时的大定订单为88898辆。这样的数据,已经让汽车圈倍感震撼了。但是今年6月26日上市的YU7,其订单数据量远远超越SU7。小米YU7上市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上市1小时大定突破28.9万辆,简直刷新了汽车行业新车订单记录。
虽然上市首月销量数据,与订单量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不过从细分领域来看,小米YU7的表现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在7月份中大型SUV销量排行榜上,理想L6以14830辆的成绩高居榜首,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零跑C16和理想L7。第四名就是小米YU7,并且它与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差距只有几百辆。上市首月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销量超越宝马X5、问界M7、唐L等,小米YU7实属难得。
3. 困住YU7的无形枷锁
事实上,小米YU7完全不愁卖,导致其订单未能有释放的瓶颈,在于其供不应求的产能。据悉,小米汽车目前产能全部来自北京亦庄工厂。然而,其设计产能和订单需求之间,存在着“数量级差距”。首先,小米亦庄一期工厂,原设计产能为15万辆,通过升级改造和加班倒模式,勉强将年产能极限提升至30万辆,利用率已达200%超负荷状态。不过这个产能,只能满足小米首款车SU7一年的销量。
二期工厂今年6月份才竣工,7月份正式投产。但是因爬坡期制约,首月仅能交付约 6000台YU7,这与YU7七月份实际销量数据相符合。预计10月份,二期工厂每月的产能可以达到3万辆左右。届时,小米YU7便可以与特斯拉Model Y一较高下。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标杆,特斯拉的产品很牛。之前,小米SU7已经在销量上超越Model 3。我们期待小米YU7,可以复制SU7的成功,在销量上打败Model Y。
目前,YU7的提车等待时长约一年左右。小米汽车的产能困境,好似新能源车企的宿命缩影。2018年前后,特斯拉坠入“产能地狱”,差一点就破产倒闭,马斯克一度都心灰意冷。蔚来、理想等车企,早期也曾因产能受限交付迟缓而丢失市场份额。新能源赛道的终局,从来都不属于爆单者,而是属于能快速将订单转化为交付量的实干家。小米汽车工厂的速度,必须快过用户期待冷却的速度。这场与时间的赛跑,雷军才刚刚带领小米经历第一个弯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