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汽车制造商开启了其组织架构的全面调整,这一举措或许将为芜湖国资带来一次宝贵的IPO机会。
7月5日,奇瑞汽车内部发布通知,正式宣布组建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并下辖星途、艾虎、风云以及QQ四大事业部。对此,奇瑞汽车对外声明,指出此次调整是基于公司战略目标与发展的迫切需求。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未上市公司中的主流车企,业界普遍认为,此次架构的优化蕴含着更深层次的资本考量——通过梳理业务架构,确立战略蓝图,有望显著提升资本市场对于企业估值的信心。
01
四大事业部各尽其责
此前,奇瑞的旗下品牌阵容涵盖星途、奇瑞、捷途、iCAR以及智界五个子品牌。在此次调整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将象征着高端定位的星途品牌在国内的业务事业部,整体并入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的管理之下,而捷途、智界和iCAR三个品牌则维持原有的组织架构,独立运作。
在经过调整后的四大事业部中,每一家都拥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发展路径。
星途事业部将聚焦高端市场领域,以20万元以上为中高端市场的细分战场为核心,依托智能化技术及卓越的性能表现,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勇敢地向豪华市场领域发起挑战。
星途品牌,作为奇瑞品牌高端化战略的核心推动力,自创立之初便在豪华车市场遭遇了重重挑战。此次对组织架构的调整,将国内业务整合至奇瑞品牌事业群,标志着集团决心集中优势资源,全力突破高端市场。通过共享研发体系、供应链网络及渠道资源,星途品牌有望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和市场拓展步伐,从而实现品牌价值实质性的提升。
艾虎事业部对艾瑞泽及瑞虎两大系列产品线进行了深度整合,旨在巩固燃油车型在核心市场的坚实地位。与此同时,该事业部正不断推动混动技术的升级与革新,集中资源深耕10至15万元的价格区间市场。
艾瑞泽与瑞虎系列,作为奇瑞的销量支柱,多年来为品牌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稳固的市场份额。面对汽车产业向新能源领域的转型升级,艾虎事业部的设立,正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两个系列的市场地位。通过混动技术的升级,我们致力于实现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之间的平稳过渡。
风云事业部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品牌“风云”,秉持纯电动与混合动力双管齐下的战略布局,致力于在新能源领域实现迅猛的跨越式发展。
奇瑞公司成立风云事业部,彰显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面投入的坚定意志。通过资源整合与业务聚焦,公司有望在新能源市场抢占更大的份额。
QQ事业部致力于唤醒经典品牌IP的魅力,将战略核心聚焦于A00级小型电动车领域,精准把握了下沉市场及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凭借其经济实惠的价格定位与时尚可爱的设计风格,该事业部正全力以赴,力争在小型电动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QQ曾是奇瑞的耀眼明星车型,备受年轻族群的青睐,同时亦深受下沉市场用户的喜爱。如今,奇瑞重启QQ事业部,这无疑是对细分市场精准洞察的结果。凭借经典IP的强大影响力,奇瑞正迅速切入小型电动车市场,展开新的征程。
在人事架构上,奇瑞汽车副总裁李学用同时担任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的高层管理职位。
业界分析指出,奇瑞此番对品牌架构进行的调整,其核心目标在于追求战略上的均衡。通过深度融合核心品牌资源,不仅增强了主品牌的战略集中度,而且构建了一个差异化发展的品牌集群。这种开创性的管理模式既保证了成熟品牌在市场演变中的持续活力,同时也为新合作伙伴品牌预留了生态化发展的战略空间。尤为重要的是,该方案通过资源配置机制,在集团化运作与品牌个性化发展之间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既防止了整合过程中品牌价值的流失,又为各品牌在其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竞争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这充分体现了奇瑞“统一与分散相结合、协同共生”的品牌管理理念。
02
上半年成绩亮眼
在推进组织架构优化之际,奇瑞近期亦在业务拓展和技术布局领域频现新动向,彰显出其蓬勃的发展活力。
随着汽车行业步入“软件定义”的新时代,那些技术内核缺乏统一体系的车企,不可避免地将面临成本高昂和用户体验不佳的双重挑战。
在全球研发网络的战略布局中,奇瑞正加紧推进各项举措。在安徽芜湖的总部基地,凤鸣研创中心这一战略性核心项目已步入竣工的关键阶段,即将分期投入运营。据透露,该中心总投资高达20.22亿元,已成为奇瑞全球研发网络的关键节点。凤鸣研创中心肩负销售、研发、采购和质量管理的核心职责,预计将容纳约1.5万名员工,并成为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的重要创新平台。
在今年的上半年,奇瑞集团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销量达到了126.01万辆,同比增长14.5%,刷新了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在这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35.94万辆,同比增长高达98.6%;而出口汽车销量为55.03万辆,同比增长3.3%,使得集团的总出口汽车量突破了500万辆的大关。如此亮眼的销售业绩,无疑为该集团未来的资本运作和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据奇瑞控股方面透露,自下半年起,奇瑞集团将持续深化“品牌升级、市场拓展、技术革新、产业生态链高端化、管理卓越化”的“五向”战略布局。依托先进的技术储备与产品竞争力,集团将全力以赴,力争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更为辉煌的业绩。
03
IPO屡挫或转机
“确保企业高质量上市将成为公司2025年的首要战略目标。”2月28日,奇瑞汽车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奇瑞的上市征途充满坎坷。2004年,在安徽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集团开启了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并着手筹备上市事宜。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这一计划最终在年底被迫搁置。随后,在2007年、2008年、2012年和2016年,市场屡次传闻奇瑞及其关联资本方有望重启上市进程,但每一次都未能如愿以偿。
针对奇瑞此前IPO屡遭挫折的原因,汽车行业评论员任万付在《企业观察报》中进行了深入剖析:首先,股权结构的复杂性及其历史遗留问题,对上市进程造成了显著影响;其次,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作为本土品牌的奇瑞难以稳固其营收和市场份额,加之近年来的销量波动较大,其市场表现并不抢眼;再者,监管政策的日益严格,进一步提升了上市所需面对的难度与成本。正是这些多重因素的交织,使得奇瑞的上市之路变得尤为曲折。
在2023年,尹同跃郑重宣布,公司正计划于2025年之前实现首次公开募股(IPO),旨在借助资本市场之力,为企业的战略转型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这一言论迅速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随后,有关奇瑞IPO的消息便接连浮出水面。据当时传出的信息,IDG资本正有意以9.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的金额,从现有股东手中收购奇瑞控股集团的部分股权,并且该资本方已经开始积极向投资者募集所需的资金。
奇瑞汽车的主要股东为奇瑞控股,其持股比例高达38.6407%;紧随其后的是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持有9.9731%的股份;位列第三的是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亦称“芜湖投控”,其持股比例为8.6955%;而立讯有限则位居第四大股东之位,持股比例为7.8708%。
值得关注的是,芜湖投控不仅是奇瑞控股的控股股东,其持股比例高达29.4695%。该控股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芜湖市国资委。至2023年年底,芜湖投控在奇瑞控股和奇瑞汽车的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分别达到了47.94亿元与14.26亿元,而其初始投资成本分别为26.41亿元与3.51亿元。
作为芜湖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奇瑞控股及奇瑞汽车的成长历程,无不深刻映照出这座城市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宏伟跃迁之路。
若本次IPO得以顺利实施,其至少将产生三方面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首先,资本市场的强劲支持将助力奇瑞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能拓展,进一步巩固其在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链主”企业的领导地位;其次,上市带来的品牌增值效应及资金集聚能力,有望推动芜湖构建更为完善的汽车产业生态圈,吸引更多上下游配套企业的汇聚;最后,作为地方国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其成功上市将为安徽省国企改革提供可借鉴的资本运作模式,进而激发区域经济的活力。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这不仅代表着企业自身的资本飞跃,更是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前,奇瑞汽车的财务状况持续向好,销量亦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奇瑞汽车正加大研发和规模扩张的投入力度,这无疑对资本的注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万付认为,奇瑞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应找准最佳时机和战略关键点。
此次对组织架构进行的全面优化升级,无疑是迈向上市征程的关键一步。一方面,对业务板块进行重新整合,旨在让各子公司拥有更加明晰的估值逻辑;另一方面,通过管理架构的扁平化改革,运营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这些变革将共同构成吸引投资者的核心价值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