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嗡的一声,眼前这台车,跟之前网上流传的那些马赛克画质的所谓“谍照”,压根就不是一个物种。
我敢打赌,之前放图那哥们儿用的绝对是十年前的诺基亚,不然解释不通为什么实车这流畅得能当镜子用的曲面,到了他照片里就成了一坨打了腻子还没抛光的泥巴。
我得先进个忏悔。
来这2025成都车展之前,我对宝马展台的期待值,基本跟国足进世界杯的概率差不多——理论上存在,但你我都懂。
毕竟前几年,从宝马iX到XM,那两片越来越失控的“大腰子”,简直是对全球车迷长达数年的公开处刑。
那套操作,用行话讲叫“压力测试”,先用最离谱的设计把你的审美底线一路干到马里亚纳海沟,然后再随便给你个正常点的玩意儿,你都得跪下喊“圣明”。
可今天这台……我凑近了看,近到能闻见轮胎上那股子新橡胶的味儿。
这鼻孔,它不光是小了,它是活了。
整个前脸的肌肉线条,都像是从这个中心点发力,自然舒展出去的,每一根线条都带着风路过的痕迹。
那一瞬间我脑子里没别的,就闪回到2011年,宝马搞的那台纪念版328 Hommage概念车。
那才叫宝马啊!
那时候的设计师,兜里揣的是手术刀,精准、优雅、犀利;现在的好多设计师,兜里揣的估计是板砖,哪儿平拍哪儿。
这感觉就像什么?
就像是看着一支拿了三连冠的王朝球队,核心还在巅峰,却突然开始瞎搞,把功勋教练开了,战术手册撕了,非要学人家玩八竿子打不着的小球战术。
结果呢?
连着三年没进季后赛,主场球迷倒戈,球衣打折都没人要。
球迷的心啊,拔凉拔凉的。
今天这台车,就是那个被下放到发展联盟、所有人都以为他废了的曾经的天才新秀,突然在一场没人看的比赛里,砍下了50分20助攻。
你感动吗?
不敢动,真的不敢动。
我斜眼瞟了瞟不远处那台iX。
想当年,从iNext概念车石破天惊,到2021年iX量产上市,三年。
这三年在汽车设计圈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人家隔壁可能都完成一次中期改款了。
这效率,你说它是“好事多磨”吧,可磨出来的那个样子,总感觉像是把概念林志玲硬生生磨成了量产罗玉凤。
技术是顶尖的,碳纤维车架,智能座舱,可那张脸……唉。
所以眼前这台尤物,我一边流着哈拉子,一边心里打鼓。
这玩意儿离量产还有多远?
中间要经过多少个“懂市场”的经理和“管成本”的会计的手?
会不会又是一场PPT里的狂欢和生产线上的灾难?
这帮德国佬,最擅长的就是给你画一张全世界最香的饼,然后等你凑过去的时候,告诉你面粉过敏。
这背后,其实是宝马,乃至所有传统豪强在电动化浪潮里巨大的身份焦虑。
以前,大家比的是谁的V8发动机吼得更响,谁的换挡逻辑更聪明。
现在,电机一上,大家都成了“静音模式”,机械上的那点祖传优势,瞬间被拉平了。
没得聊了怎么办?
那就只能在看得见的地方下功夫了。
有人选择在车里堆冰箱彩电大沙发,有人,比如宝马,选择了在脸上动刀子。
这是一种 desperate call,一种生怕你在茫茫车海中看不见我的嘶吼。
可他们忘了,真正的自信,从来不是靠嗓门大。
所以啊,我站在这台可能是近年来最帅的宝马概念车前,心情复杂得像函数曲线。
一半是“爷青回”的狂喜,一半是“我信你个鬼”的警惕。
宝马亲手把那份我们以为早就丢进历史垃圾桶的纯粹美学又捡了回来,擦干净了,摆在你面前。
问题是,这碗饭,要是真端上来了,还卖你个天价,你吃还是不吃?
别跟我扯什么虚头巴脑的情怀,咱就说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