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辅助驾驶出事故,厂家召回车辆,行业反思责任分明

当下,这几年汽车圈最热的噱头之一就是智能辅助驾驶。不少厂家恨不得在宣传海报和广告片头上写上“大脑级人工智能掌控车辆”,好像只要掏了这个钱,车就能带着你下班、能帮你开到家门口,还能顺便绕开堵车。可现实生活里,事故却一桩接一桩。最近小米SU7标准版出事,把这个大家都想闭眼信的“智能化”又拉回了该面对的尴尬。

事件大体的经过大家都清楚了:晚上十点多,德上高速池祁段,因为修路临时改道,这台车刚好开在了自家引以为傲的NOA辅助驾驶模式下,时速116公里,说白了开得还不慢。临时改道,障碍物来得有点突然,系统发出预警又开始减速,可留给人的反应时间实在太短。驾驶员来不及做出有效处理,直接碰上了。

这个事情,大家都会问:辅助驾驶听着挺先进,也挺省心,怎么就没帮上忙?是技术还不成熟,还是宣传太夸张?再或者,开车的人本身是不是“太放心”智能化,自己该警觉的时候反而不紧张了?

先说技术这个事。以现在量产车的L2辅助驾驶来说,不管它叫什么NOA、高速领航、还是智驾,本质功能都很明确:它是让你轻松一点,不是替你做主。但人有盲信科技的毛病。很多人把辅助驾驶当成了自动驾驶,有些厂家则迎合消费者心理,广撒糖、乱画饼,宣传里三番五次强调智能有多牛、自己多轻松,反倒是辅助驾驶真正的底线──“你还是得守着方向盘手脚不能闲着”被无声忽略了。

这并不是小米一家企业的问题,是新势力造车的大通病。哪个初创厂家不想靠自动驾驶吸一波流量和订单?反正产品出问题,大不了回个应、OTA远程升级一波。可不管怎么升级,说白了,杀不死的都是幸存者,真的出事谁都兜不住。

问题第二处在于,“驾驶员懈怠”。你别以为只有老年司机犯这种错。车一旦“能自己跑”,人就能偷偷摸摸玩手机、吃东西,甚至脱手睡觉的都有。自己开车累,可有科技代劳,人性就想“盈点便宜”,结果掉进坑里。

你可以观察下身边开辅助驾驶的朋友,尤其是长时间高速行驶的司机。一开始上手很紧张,各种检查,后来越用越习惯,有人甚至说:“有了它,开车都敢发呆。”你觉得是功能带给了便利,其实是功能训练了人的惰性。碰巧遇见意外场景,辅助驾驶本身也“手忙脚乱”没及时识别,驾驶员又因为信任系统没立即反应,一个意外差不多就要发生了。

大众舆论每次看到这样的事故都会追问:那到底机器错了还是人错了?是不是厂家摆烂?马上有人要求召回、赔偿、继续优化。可如果我们不想只在舆论浪潮里发泄情绪,这事到底应该怎么看?

我觉得最该问的问题,其实是:辅助驾驶是让谁方便的?它能不能替我们负责?如果不能,为啥还非得相信它能做到“万无一失”?产品再智能,难道还能提前预判一条路什么时候崩出个临时车道、什么时候几公里后前方有大坑?

哪怕芯片再强大、摄像头再多,所有算法依旧受限于规则和数据。路上每一场突发事故都是活生生的现实,不是仿真软件拍脑袋拍出来的。连谷歌、特斯拉都曾因为路况复杂现场失控,何况你指望三五年工夫就让普及级别国产辅助驾驶达到“驾驶员闭眼”。这不靠谱,甚至很危险。

小米这次主动召回116887辆车,说到底,是对技术现阶段不足的一种妥协和示弱。不是说这家公司多有担当、多自省,可在现在的市场大气候和监管下,如果不召回,出了第二起、第三起,形象和口碑将一落千丈。召回不彻底不直接砸钱,永远有隐患埋在用户心里。

厂家这步棋,其实是“烧钱换信任”,靠OTA升级一点点补课。可现实很残酷,升级以后肯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新场景会“打脸”。技术发展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没什么捷径。

行业监管部门这次也总算神经紧绷,直言不能再夸大“智驾”功能、混淆辅助和自动驾驶的概念。这算是市场长大该有的理智。以后所有的宣传,可能都不许再“吹嘘自动化包打天下”,这对企业其实未必是坏事,不然用户迷迷糊糊就上路,伤人又伤己。

其实我最想问一句:大伙儿开车、用辅助驾驶,图究竟是省心还是图省责?这俩能不能区分清楚?辅助驾驶的本意,无非就是让司机操作压力小一点、踩油门点刹车能懒一点、车道保持变道再顺溜一点。而事故责任,法律一清二楚:你是主驾驶,你就是那台车的唯一负责人。

你之所以会把技术想得比自己还靠谱,是因为你想相信技术不会有偶然失误。可就像快递柜丢包裹、手机偶尔死机、无人机飞丢,所有依赖科技的体验,本质上都是概率问题。商家总夸系统覆盖场景有多广,没法说100%没有疏漏。你“偷的懒”其实都是给意外打开的门缝。

小米SU7辅助驾驶出事故,厂家召回车辆,行业反思责任分明-有驾

很多老司机总觉得“多开点科技没坏处”,但也有不少前期“吃过辅助驾驶亏”的老用户,对系统始终不敢完全信任。或者说,他们对“科技”最后都变成了“谨慎使用科技”,反而开车更加仔细。这不是科技“让人更安全”,而是科技“降低了新手门槛,顺便提醒老司机不要盲信智能化”。

小米SU7辅助驾驶出事故,厂家召回车辆,行业反思责任分明-有驾

那么这类事故后续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思考呢?很简单:辅助驾驶功能再花哨,也只是“辅助”两个字。你真要完全解放人类、实现大规模社会性无人驾驶,差得还远。厂家宣传、市场期望、消费者能力、法律责任,四个环节必须对等。一环薄弱,事故就在不远处招手。

以后遇到黑车科技横行的时候,别再问“我的车能不能帮我判断危险”,而要问“我是不是永远准备好了接管驾驶”。不管系统更新几次、召回多少辆,只要你人坐在驾驶席一天,你就逃不开“责任”两个字。

最后,别再迷信宣传片里的“未来世界”。辅助驾驶不是万能盾牌,更不是高速领航的自动保险,你永远是唯一舵手。安全谁能替你兜底?当然还是你自己。不然,就等下一次新闻里,轮到谁当主角罢了。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