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冲至27位,赛力斯飙升至169位!《财富》中国500强榜单出炉
最近发布的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让中国汽车行业的“冰火两重天”格局暴露得淋漓尽致。说得直白点,新能源车企们简直正踩着风火轮往上冲,而昔日那些头顶光环的传统巨头,则像失了魂的唐僧,行至取经路上一道“行业紧箍咒”越念越紧。这一轮榜单,不仅重新书写了谁是“汽车一哥”的江湖名号,更让外行看了激动,内行看了冒汗——新能源汽车,已然铁了心要把传统车企的地盘一块块蚕食殆尽。
一、头部格局大洗牌:比亚迪一枝独秀,传统巨头被“抢戏”
今年最大的新闻不是哪家又开张新工厂,而是比亚迪以1080亿美元的营收,杀到榜单第27位,首次把上汽集团按在身后。这不是在“玩火箭”,而是在“卷天梯”——凭借着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以及令人咋舌的427万辆年销量,比亚迪已经成了一家全年无休加班赶工的新能源“打工皇帝”。上汽痛失冠军,仅以872亿美元排名38,连跌9位,合资品牌(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则是集体“掉链子”。吉利控股也就比去年多赚了点,升至第41位,不过新能源业务(极氪、银河系列)成了新宠,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逼近五成。
而要说“黑马中的黑马”,无疑是赛力斯。以和华为的“暧昧合作”为跳板,赛力斯营收暴涨近三倍,蹿升235个位次,稳居第169。理想、蔚来、小鹏通通向上跳,零跑直接“直升电梯”首次入榜。
二、分化严重,央国企有人欢喜有人忧
传统央企国企这波操作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中国一汽、广汽、东风基本都是“向下滑行”,营收普遍两位数下跌,排名也在集体“削发”。但是北汽集团靠着转型电动化,总算喘了口气,排名回升。奇瑞则靠一手“出口杀”扬眉吐气,出口销量占了三成多,这年头“在中国卷不过,就直接卷世界”,宇通客车也靠出口排名怒升。说到底,国内新能源内卷实在太狠,能挣出海那碗饭的都成了“香饽饽”。
三、盈利两极分化,价格战下新势力“先亏为敬”
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数字背后暗藏很多“玄学”。比亚迪凭借产业链一体化,净利润已破130亿美元,高兴得可以边数票子边开发新电池。吉利盈利也稳步增长,赛力斯则实现首次盈利,ROE高到让投资人梦里都在暗笑。可新势力一众豪杰普遍还挣扎在亏损泥潭,比如蔚来,一年亏掉30亿美金,聊胜于无。价格战就是一把双刃剑:新能源车均价降了8.5%,大家卖得多,赚的少。再加上研发“不差钱”,蔚来研发费用占比高达15%,这残酷程度跟“英雄联盟”上分一样残暴。
四、技术与生态:车企拼的已不是“排量”
“技术流”和“生态流”才是下一场大戏。比亚迪CTB一体化、宁德的麒麟电池、华为ADS 3.0,场场都是“黑科技”秀肌肉。行业均研发投入已经冲到5.8%,全球平均才3.5%,仿佛发誓不创新就不配在这个舞台上混。赛力斯和华为的深度合作,吉利买下魅族,小米跨界杀入,这场戏早已不是“卖汽车”的简单生意,而是“汽车+科技+互联网+生态”,你来我往,谁的朋友圈大,谁低头的用户多,谁就能笑到最后。2024年,只要智能汽车收入占比高的,营收就涨得飞快。

结语
一句话总结,今年这份榜单能拍成“宫斗”剧,新能源车企抢了主角光环,其它传统车企在下行通道里扎营。比亚迪冲击500强前列,新势力集体高歌猛进,行业内卷愈演愈烈。未来,谁能在技术创新、全球角逐、生态布局里抢到门票,谁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Challenger和终极Winner。所以,豪强争霸这剧情,才刚刚开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