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日产突然"放大招"!全新奇骏曝光插混系统,这是要和本田CR-V、丰田RAV4硬刚到底?
最近刷汽车资讯,一条"爆炸性"消息炸了锅——2025年11月初,有海外媒体曝光了全新一代日产奇骏的路试谍照和配置信息,重点来了:这次不仅外观大改样,还可能新增1.5T插混系统,车内还配上了悬浮式大屏!
消息一出,评论区沸腾:"日产这是终于不怂了?""VC-Turbo技术不玩了,改搞插混了?""这配置要是真的,汉兰达、CR-V该慌了吧?"
要知道,奇骏作为日产在全球SUV市场的"顶梁柱",上一代车型在国内可是被本田CR-V、丰田RAV4荣放打得找不着北,销量从月销2万+跌到几千辆。现在2025年合资SUV市场"卷"成一锅粥,日产拿出"插混+智能座舱"组合拳,这是要绝地反击还是垂死挣扎?
咱今天就来扒个底朝天!
1.5T插混系统登场?日产这次到底憋了什么大招?
先把重点拎出来:根据2025年11月初海外汽车媒体曝光的信息,全新一代奇骏最大的改变就是动力系统——除了保留现款的动力配置,还可能新增一套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当时很多人懵了:"日产不是一直吹自家VC-Turbo黑科技吗?怎么改搞插混了?"
这背后其实藏着两个"逼不得已"的硬道理。
先说第一个原因——这堵墙是真的绕不过去了。
2025年开始,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排放严得吓人,中国市场的"双积分"更是把燃油车逼到了墙角。插混车型能拿新能源积分,这对车企来说就是真金白银,不搞插混就得掏钱买积分,一年下来得亏多少钱?
日产虽然有纯电的Ariya在卖,但那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月销量才几百辆,根本撑不起新能源的销量大旗。
再看看一线城市的牌照,燃油车牌照动辄十几万,新能源车免费送牌,这账怎么算都是插混更划算。日产如果再不跟进插混路线,20到25万这个"黄金价格带"的市场份额就真的要被对手吃干抹净了。
第二个原因更扎心——对手已经把插混SUV卷成红海了。
看看现在的市场格局,比亚迪唐DM-p把20万级插混SUV的标准拉到了一个新高度,百公里加速4秒多,油耗百公里才1点几升,配置堆满了各种黑科技。理想L6这样的新势力品牌降维打击,把智能座舱做到了极致。
就连传统国产品牌长城哈弗H6都推出了插混版,月销稳定过万辆。
再看合资阵营,本田CR-V在2024年就已经推出了e\:PHEV插混版本,月销量稳定在5000台以上。丰田RAV4虽然还是以混动为主,但人家第五代混动系统的油耗和动力表现也是吊打传统燃油车。
日产要是再不动手,这个市场真就没它什么事了。
其实日产在混动技术上并不是一张白纸。
早在2018年,日产就发布过e-POWER增程式混动技术,这套系统的核心逻辑是发动机只负责发电,车轮完全由电机驱动。在日本市场,搭载e-POWER系统的Note和Serena车型卖得相当不错,油耗能做到百公里3到4升,比传统燃油车省了一大半。
但问题在于,e-POWER不能外接充电,属于混动而不是插混,拿不到国内的新能源牌照和补贴。
这次曝光的1.5T插混系统,很可能就是在e-POWER技术基础上的进化版本——加装了一块更大容量的动力电池,支持外接充电,这样既能享受新能源的红利,又能用上日产已经成熟的混动技术架构。
从技术路线来看,日产的插混系统应该会采用串并联混动架构,低速用纯电驱动,高速发动机介入提供动力,既能保证城市通勤的经济性,也能兼顾高速行驶的动力性能。
根据行业内的推测,这套系统的综合功率可能会超过250马力,纯电续航里程预计在50到80公里之间。50到80公里的纯电续航听起来不算特别长,但对于日常通勤来说已经完全够用了——早上开车去公司30公里,晚上回家30公里,一天下来基本不用烧油。
周末想跑个长途,发动机介入之后续航能力也不用担心,加满油之后综合续航能轻松破千公里。
说白了,日产这次推插混系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被和市场双重夹击之后的"求生欲"爆发。
端要求降低排放拿积分,市场端消费者要求省油、省钱还要有优惠,日产如果还抱着燃油车不放,那就真的要被时代抛弃了。至于这套插混系统的实际表现到底如何,动力够不够强、油耗能不能做到足够低、电池安全性有没有保障,这些问题还得等新车上市之后,真实的用户反馈才能说明一切。
毕竟现在的消费者早就不吃"PPT造车"那一套了,说得再好听,不如实车拿出来跑个几万公里,口碑自然会说话。
悬浮大屏+插混系统,日产这次是真懂中国用户还是"东施效颦"?
除了插混动力系统这个重磅炸弹,全新奇骏在智能座舱方面也要来一次"大换血"了。
根据曝光的路试谍照和内饰渲染图,新奇骏的中控台彻底告别了老款那套"物理按键满天飞+小屏幕凑合用"的老旧设计,换上了双联屏布局——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加上12.3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大屏。这个屏幕尺寸虽然比不上理想L系列那种"五连屏"的夸张配置,但在合资品牌里已经算是"开窍"了。
要知道老款奇骏的中控屏才9英寸,UI界面设计停留在"诺基亚时代",被国产车主疯狂吐槽"这界面是上世纪的产物吧"。
光有大屏还不够,看屏幕背后的"大脑"够不够聪明。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新奇骏的车机系统很可能会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这颗芯片在2025年已经是国产车的"标配芯片"了,算力比上一代芯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处理速度、图形渲染能力都有质的飞跃。
有了这颗芯片的加持,车机系统终于能支持车联网、语音助手、OTA远程升级这些"新势力玩烂了"的功能。
甚至有消息称,日产可能会和国内的互联网大厂合作——不管是阿里还是腾讯,总之要把导航、音乐、支付这些高频使用的APP打通。想象一下,上车之后车机自动登录你的账号,语音点首歌、叫个外卖、订个酒店全都能搞定,这才是2025年智能座舱该有的样子。
但问题来了:日产这套智能座舱到底是"真香"还是"画大饼"?
先说好的一面,日产终于意识到中国用户对"大屏+智能化"有多痴迷了。2025年的20万级SUV市场,不管是国产的问界M5、长城哈弗H6,还是合资的大众途观L、本田CR-V,哪个不是"屏幕越大越好卖、功能越多越有竞争力"?
老款奇骏那套"小屏+反应慢"的车机系统,劝退了一大波年轻消费者。
现在日产终于"抄作业"了,至少在硬件配置上不会再被吐槽"合资车=智能化荒漠"。
但坏消息也很明显——日产在智能化领域"欠的债"实在太多了。
看看丰田、本田这些日系品牌,车机系统用起来要么卡顿得让人想砸屏幕,要么功能少得可怜连个CarPlay都不支持,OTA升级玄学级别的存在,有些车主买车两年了都没收到过一次系统更新推送。日产虽然说要搞8155芯片、搞车联网,但具体的使用体验到底如何?
会不会像某些合资车那样"硬件顶配、软件拉胯"?
车机界面会不会还是老土得要命?语音助手会不会听不懂人话?导航会不会动不动就卡死?
这些问题都得等到实车上市、真实用户体验之后才能有答案。
还有一个要命的问题——生态适配。
国产车的智能化体验为什么做得好?
因为它们和国内的APP生态深度绑定。比亚迪能用微信车载版,开车的时候语音收发微信消息;理想能在车上刷抖音,副驾和后排乘客长途不无聊;蔚来能在车里订咖啡外卖,到服务区之前下单,到了正好取餐。
日产作为外资品牌,能不能打通这些本土化的生态?
如果只是装个安卓系统然后塞几个基础APP进去,那和国产车比起来还是差了好几个档次。中国用户对智能座舱的期待,早就不是"能用就行"这么简单了,而是要"好用、易用、常用",要能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说白了,日产这次在智能座舱上"大屏+智能"的方向是没错的,这个大趋势谁都躲不掉。
但能不能真正做到让用户满意,能不能在软件体验和生态整合上下足功夫,这才是决定成败的。毕竟中国用户早就被国产车"惯坏"了,谁的体验不好,大家就用脚投票,销量数据会说明一切。
日产如果还抱着"合资品牌高高在上"的心态,觉得随便搞个大屏就能糊弄过去,那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插混奇骏能救日产于水火?还是"为时已晚"的挣扎?
现在最的问题来了:日产拿出"插混动力+悬浮大屏"这套组合拳,到底能不能在2025年的合资SUV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还是说这只是一场"垂死挣扎"式的无力反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看看2025年的20万级SUV市场到底是个什么格局。
五年前也就是2020年的时候,20万级SUV市场还是合资品牌的"自留地",途观L、CR-V、RAV4荣放这些车型月销动辄两三万辆,国产车只能在10万级市场"捡漏"。
但到了2025年,整个局势已经彻底翻转了。比亚迪宋PLUS DM-i月销稳定在3万台以上,问界M5、理想L6这些新势力品牌"降维打击",就连哈弗H6、长安CS75 PLUS这些传统国产品牌都推出了插混版本,配置和智能化水平甩合资车好几条街。
反观合资品牌呢?
途观L的销量已经腰斩,奇骏从月销2万多跌到几千辆,整个市场份额被国产车蚕食了一大半。
再看看奇骏自己身上的"伤疤"。
上一代奇骏(第四代)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2021年刚上市的时候,凭着"大空间+7座可选"的优势还能月销过万,但很快就露馅了。
2.0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动力"肉得让人想骂街",百公里加速要11秒多,在红绿灯起步的时候经常被电动车秒杀。油耗也不低,综合油耗在8到9升之间,这个数据在2025年根本没有竞争力。
智能配置是"一片空白",连个ACC自适应巡航都要顶配才有,中低配车型的配置简陋得让人怀疑是不是十年前的产品。
消费者一对比:同价位的宋PLUS DM-i百公里加速只要7秒多,油耗才1.5升,配置还堆得满满当当,谁还会选奇骏?
那这次的插混版奇骏能不能翻盘呢?
说实话,机会是有的,但希望不大。好消息是日产终于"补作业"了。
如果1.5T插混系统调校得好,参考本田CR-V e\:PHEV的表现水平,动力和油耗都能吊打老款燃油版。纯电续航50到80公里足够应付日常通勤,上下班基本不用烧油。
悬浮大屏、8155芯片这些配置虽然不算行业领先,但至少不会再被吐槽"合资车落后十年"。如果定价合理,插混版预计在23到26万之间,还是能抢回一部分"想买合资品牌、又想省油省钱"的用户。
但坏消息——奇骏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窗口期。
2022到2023年是插混SUV市场爆发的"黄金两年",那时候比亚迪、理想刚刚起势,如果合资品牌跟进还有机会分一杯羹。结果日产磨磨蹭蹭拖到2025年才拿出插混版,消费者早就被国产车"教育"完了。
凭什么要花25万买个"刚学会插混技术"的日产,而不是买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配置高的比亚迪唐DM-p(起售价22.98万)或者问界M7(起售价24.98万)?
这个逻辑很难说服消费者。
要命的是品牌力在下滑。
日系车以前靠"省油、耐用、保值"这三板斧吃饭,但现在这些优势全被国产插混车打破了。比亚迪DM-i的油耗低,百公里才1到2升;质保长,电池提供终身质保;二手车保值率也不差,3年保值率能达到60以上,和合资车基本持平了。
日产想靠"合资身份"卖溢价?
2025年的消费者早就不吃这套了。大家买车看的是实际的产品力——动力够不够强、油耗够不够低、配置够不够高、智能化够不够好,至于车标是什么,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了。
说白了,插混奇骏能不能成功,得看日产舍不舍得"放下身段"。
如果定价比国产车有竞争力、配置比国产车良心、服务比国产车到位,那还有一线翻盘的机会。但如果还端着"合资大牌"的架子,插混版卖到26万以上,配置还各种缩水,那就等着被市场"打脸"吧。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的产品好谁的产品差,销量数据会给出最的答案。
网友都在问啥?这些疑虑你也有吗?
全新奇骏曝光之后,网上的评论区画风"两极分化"得厉害——有人期待"日产终于醒了",有人质疑"为时已晚根本没戏"。
咱挑几个网友问得最多的问题,聊聊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
第一个问题:"插混奇骏会不会比燃油版贵很多?性价比还在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实在。按照汽车行业的惯例,插混版比同配置的燃油版贵3到5万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多了电池、电机这些硬件成本。
参考本田CR-V的定价,燃油版指导价从18.59万到26.39万,插混版e\:PHEV从24.59万到27.99万,差不多贵了6万左右。奇骏的插混版预计也会遵循这个逻辑,起售价可能在23万左右。
但算细账就知道到底值不值——插混版能上绿牌,在一线限牌城市能省下10万左右的牌照费;油耗能省一半,一年跑2万公里能省5000多块油钱;购置税还有优惠,部分地区免征或者减半。
如果是在限牌城市生活,或者日常通勤里程比较长,买插混版两三年就能把多花的钱省回来。
第二个问题:"日产的插混技术靠谱吗?会不会像某些品牌一样翻车?"
这个担心不是没道理的。日产在混动领域其实不算"新手",e-POWER技术在日本和东南亚市场卖了好几年,故障率控制得很不错。
但插混系统(能外接充电的那种)确实是"新尝试",电池供应商是谁、三电系统的稳定性如何、低温环境下的表现怎么样,这些都需要时间验证。建议等首批车主用半年之后再看口碑——如果没有大面积的故障投诉,那技术基本就算过关了;如果频繁出现电池衰减快、充电故障、动力系统异响这些问题,那就再观望观望。
毕竟买车是大件消费,谁也不想当"小白鼠"。
第三个问题:"悬浮大屏好用吗?会不会像某些合资车一样中看不中用?"
这是最大的未知数。硬件层面看着不错,8155芯片、12.3英寸屏幕都是主流配置,但软件体验才是。
UI界面设计得好不好看?
语音识别准不准确?
导航流不流畅?
能不能进行OTA升级?
这些问题得等实车上市、真实车主体验之后才能有答案。可以参考一下丰田bZ系列的教训,丰田也是"开窍"搞大屏,结果车机系统被车主骂成"卡成PPT",流畅度和易用性都很差。
日产可千万别重蹈覆辙,不然砸了这么多钱搞智能化,最后落个"花架子"的骂名就太亏了。
第四个问题:"现在买老款奇骏燃油版能便宜多少?值得抄底吗?"
新车曝光之后,老款奇骏肯定会降价清库存,这是经销商的常规操作。预计终端优惠能达到2到3万,落地价能压到16万左右。
如果不在意智能配置,也不需要新能源牌照和优惠,抄底老款燃油版确实挺划算的。但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保值率会差,新款上市之后老款的贬值速度会加快;二是后期用车成本高,油耗在8到9升之间,一年下来比插混版多花好几千块油钱。
所以抄底老款适合那些预算特别紧张、对智能化没啥要求的用户,如果预算还算充裕,还是建议等新款上市之后再做决定。
日产这次"醒悟"是真转型,还是"回光返照"?
从2025年11月全新奇骏曝光这件事就能看出:日产终于意识到"躺赢时代"彻底过去了——不搞插混拿不到红利,不搞大屏留不住年轻用户,再不改变就只能等着被国产车"团灭"。
这次拿出"1.5T插混+悬浮大屏"组合拳,至少说明日产还想"硬刚"一把,没有完全躺平认输。
但说实话,留给日产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2025年的中国车市早就不是"有车就能卖"的时代,消费者要的是"技术先进、配置良心、价格厚道"的产品。奇骏插混版如果能做到这三点,还有一线翻盘的机会;如果还端着"合资大牌"的架子乱定价、减配置、降低服务标准,那就等着被市场"打脸"吧。
消费者的选择会用最的方式告诉车企,什么才是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好产品。
最后来个灵魂拷问:如果全新奇骏插混版定价25万、纯电续航80公里、配置拉满,你会选它,还是同价位的比亚迪唐DM-p、问界M7?
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看看大家到底怎么看这场"合资品牌的绝地反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