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杭州那场发布会,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奇妙的味道,一半是科技新贵的意气风发,一半是壮士断腕的决绝。
何小鹏,这个在纯电赛道上狂奔了十年的男人,亲手给自家贴了十年的“纯电”标签,撕了。
从今天起,世界上少了一家纯电车企,多了一个叫小鹏的“杂家军”。
这事儿要是放在几年前,简直是行业笑话。
一个以技术、智能、纯电为傲的“理工男”,突然跟你说,兄弟,我往车里塞了个发动机,这不等于乔布斯发布会上掏出个诺基亚吗?
但现实就是这么魔幻,你不得不佩服何小鹏的坦诚,或者说,是被逼到墙角的清醒。
发布会现场,他没急着吹牛X9有多牛,而是先放了三段让人脊背发凉的视频。
东北的冬天,半人高的雪直接把充电桩给埋了,车主像考古学家一样刨着雪找充电枪;墨西哥城的夏天,40℃高温下电网直接瘫痪,一排排电动爹趴在路上集体中暑。
这画面,比任何续航数据都更有冲击力。
这已经不是续航焦虑了,这是生存危机。
你得琢磨一下,何小鹏为什么要用这种近乎自揭伤疤的方式开场。
因为他明白,再怎么吹嘘800V平台、5C超充,也绕不开一个最朴素的问题:当你想充电的时候,桩在哪?
电在哪?
这十年,小鹏在泥潭里摸爬滚打,把纯电的技术壁垒堆得比谁都高,结果发现,用户的痛点,有时候跟技术先进与否,关系不大。
就像你给一个沙漠里快渴死的人一瓶82年的拉菲,他可能更想要一瓶农夫山泉。
所以,小鹏X9鲲鹏超级增程技术,听着高大上,本质上就是一次对现实的低头。
综合续航1602公里,纯电续航452公里。
这个数字组合,翻译过来就是:“平时在城里通勤,您就当我是个纯电车,省钱又环保;周末想去趟澳大利亚的珀斯,那座‘世界最孤独城市’,您也别慌,我这儿有油,咱烧油走。”
这套逻辑,是不是听着特别耳熟?
没错,隔壁理想汽车的笑声仿佛还在回响。
过去几年,当蔚来、小鹏这些纯电先锋还在教育市场“未来是纯电的”,理想已经靠着“没有续航焦虑”这个大白话,赚得盆满钵满了。
市场数据最不会撒谎,也最打脸。
2025年1-9月,国内增程式销量同比暴涨127%,纯电呢?
只有41%。
尤其是在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每卖出三台车,就有一台是增程。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只有冷冰冰的财报和销量。
何小鹏的这次“背叛”,说白了,就是向市场、向用户、向人民币投诚。
当然,小鹏的投诚,姿势还是挺讲究的。
他不是简单地喊一句“打不过就加入”,而是想告诉你,“我即便做增程,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那一个”。
全球首款800V+5C超充的增程车,这个名头就很有意思。
充电10分钟,续航313公里。
发布会现场那个计时器上的数字,每一秒跳动,都像是在敲打传统增程车的脑门。
潜台词是:“你们那套落后的技术,该升级了。我来,是给这个品类重新立规矩的。”
那个1.5T的高效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3.04%,也远超同行。
何小鹏在强调,他们不是在做妥协,而是在做“重构”。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以前只练纯内功,现在告诉你,他内外兼修了,而且外家功夫也练到了极致。
你信吗?
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说的。
但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还是X9这台车本身。
一台MPV,搞了个全球首创的主动式后轮转向,5.4米的转弯半径,比很多小轿车都灵活。
这玩意儿简直是反物理的。
一个五米多长的大块头,在狭窄的停车场里,能像个灵活的小胖子一样闪转腾挪。
再配上那个能自动识别坑洼路面的双腔空气悬架,何小鹏想干嘛?
他想重新定义MPV。
过去我们总觉得MPV就是司机开的车,老板坐的车。
但小鹏X9似乎在说:“不,这车开起来像轿车,坐起来像飞机,玩起来像个移动城堡。”
车里有冰箱、小桌板、220V电源,第三排座椅还能一键躺平成“星空卧室”。
这已经不是一个交通工具了,这是一个移动的生活空间。
35.98万的起售价,比同配置的纯电版低了4万,却多了1000公里的续航。
这个定价,刀刀致命。
它精准地捅向了那些曾经因为续航问题对纯电望而却步的家庭用户。
所以,小鹏死了吗?
那个曾经只信奉“纯电大法”的理想主义小鹏,可能真的死了。
但一个更成熟、更务实,也可能更可怕的小鹏,诞生了。
他不再执着于用技术去教育用户,而是开始用技术去解决用户最头疼的问题。
当科技的终极目标,真的是让生活没有边界时,那么纠结于用电还是用油,或许本身就是一个没有边界的问题。
这场发布会,与其说是小鹏的转型,不如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从青春期的理想主义,走向了成年期的现实主义。
而这场游戏的下半场,恐怕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