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单踏板模式”相关标准将出台,会带来什么影响

近日,工信部发布消息,关于“单踏板模式”的相关标准将在2027年1月1日实施。其中有一条明确规定,在默认工作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刹停。‌‌

工信部:“单踏板模式”相关标准将出台,会带来什么影响-有驾

工信部拟出台的单踏板模式(One-Pedal Driving)标准,是针对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一、什么是单踏板模式?

*技术本质:

通过电机的反向扭矩实现制动能量回收,驾驶员仅用油门踏板即可控制车辆加速、减速和停车。

- 加速:踩下踏板 电机正转输出动力

- 减速:松开踏板 电机反转发电(回收动能充电)

- 刹停:深松踏板 激活AutoHold(部分车型可刹停)

*与传统驾驶逻辑对比:

| 操作 | 传统燃油车 | 单踏板模式电动车

| 加速 | 踩油门 | 踩油门

| 减速 | 松油门+踩刹车 | 仅松油门即可

| 刹停 | 踩刹车至停止 | 松油门至停止(需深松)

| 能量转化 | 刹车片摩擦耗散 | 回收电能(效率≈30%)

> 数据:单踏板模式可使电动车续航提升10-20%(NEDC工况),尤其适合城市拥堵路况。

工信部:“单踏板模式”相关标准将出台,会带来什么影响-有驾

二、为何引发安全争议?

1. 肌肉记忆颠覆风险

- 紧急情况下:驾驶员可能因习惯性“松踏板减速”而漏踩刹车(特斯拉事故报告显示:24%误操作与此相关)。

- 案例:2023年杭州某特斯拉车主在停车场误将油门当刹车,称“习惯单踏板松脚停车”。

2. 制动系统冗余削弱

- 设计缺陷:部分车企为追求续航,将动能回收力度设为不可关闭或强关联油门。

- 隐患:当电机回收故障时,传统刹车系统响应延迟增加0.5-1秒(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测试数据)。

3. 标准缺失乱象

-强制单踏板:早期特斯拉,无法切换传统模式。

-多档可调:比亚迪、蔚来,设置复杂易误操作。

-弱回收+机械刹,宝马i系列,回收效率低但符合传统习惯。

工信部:“单踏板模式”相关标准将出台,会带来什么影响-有驾

三、工信部新标准核心方向(草案摘要)

根据2025年6月《纯电动车能量回收系统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1. 强制模式可选

> 车企必须提供关闭单踏板模式的选项,且默认状态不得为强动能回收。

2. 制动优先逻辑

> 当刹车踏板与油门踏板同时踩下时,制动指令优先于加速指令。

3. 提示系统标准化

> 单踏板激活时,仪表盘需持续显示绿色ECO图标+文字警示。

4. 性能冗余要求

> 动能回收系统失效时,机械刹车响应延迟不得超过0.3秒。

工信部:“单踏板模式”相关标准将出台,会带来什么影响-有驾

四、用户应对建议

1. 安全驾驶习惯

- 练习双踏板切换:即使使用单踏板,定期练习刹车踏板应急操作。

- 禁用场景:雨雪湿滑路面关闭单踏板(防轮胎抱死失控)。

2. 选购车辆策略

-可关闭单踏板,适应不同驾驶场景。

-CRBS协同制动系统,融合机械刹与能量回收。

-刹车踏板位移传感器,优先识别刹车意图 。

3. 政策落地跟踪

- 实施时间:标准预计2026年1月强制推行,现有车型有1年过渡期。

- 维权依据:若车企未提供关闭选项,可依据GB 7258《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投诉。

*行业影响预测:

- 技术升级成本:车企需重构电控逻辑,单车成本增加200-500元。

- 保险变革:UBI车险可能对强制单踏板车型上浮费率(风险系数1.2倍)。

- 用户教育:驾校拟新增电动车能量回收系统操作考试科目(2026年试点)。

> 专家警示:单踏板是技术优化,但不能替代安全驾驶意识。工信部此举旨在平衡创新与安全,推动行业从“续航竞赛”转向“人车协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