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市场现状,是持续下滑还是有所坚守?新能源车VS日系车,为啥很多人还是怂了?日系车保值率高,是不是因为垄断或套路?

最近刷朋友圈和汽车论坛,从2025年10月国内车市最新数据出炉开始,有个有趣现象引起关注。

在新能源车快速扩张的时代,日系燃油车依然保有市场份额,这事儿有点意思。

根据乘联会10月官方数据,全国乘用车零售224.2万辆,新能源车销售171.5万辆。

燃油车占53万辆左右,日系品牌以12.3万辆的份额继续竞争,其中轩逸单月销售33903辆,稳居燃油轿车销量榜首。

虽然销量数据显示日系品牌面临挑战,但卡罗拉销6662辆、思域销4611辆,这些老面孔依然有消费者支持。

有意思的是,身边好几个原本喊着支持国产的朋友,今年也陆续提了卡罗拉、RAV4,问起来都说现在看法改了。

这就奇怪了,新能源车这么猛,日系车到底凭啥还有市场?

今天咱就找几位真实车主唠唠,听听他们的真心话。

日系车市场现状,是持续下滑还是有所坚守?新能源车VS日系车,为啥很多人还是怂了?日系车保值率高,是不是因为垄断或套路?-有驾

2025年10月日系车市场现状,是持续下滑还是有所坚守?

先给大伙儿划重点,2025年10月根据乘联会官方数据,燃油车整体份额约为42.8万辆出头。

新能源车首次单月销售超过燃油车,销171.5万辆,这是个标志性时刻。

日系品牌在合资品牌中零售份额为12.3万辆,同比下降了0.6万辆的体量。

数据显示日系车正在经历持续压力,但并未完全退出市场,这很关键。

轩逸10月销33903辆,仍是燃油轿车销量第一名。


卡罗拉和思域虽然排名大幅下滑,分别排在第46位和第65位,但仍有稳定的消费者基群。

很多人看新能源车销量突飞猛进,就自然认为日系燃油车应该凉透了。

结果翻了翻市场数据和车主真实反馈,才发现情况没那么绝对。

你想想,一个月卖出33903辆轩逸,6662辆卡罗拉,4611辆思域,这是个什么概念?

换个角度看,这是多少个家庭的选择,多少个人的信任。

杭州的王姐有两个娃,去年本来想换国产新能源SUV。

她算了笔账,比亚迪宋PLUS DM-i要15万块,虽然省油但保险一年贵2000块,充电桩得单独装,小区车位还得抢。

最后她提了一辆1.8L混动卡罗拉双擎,落地13万块,保险一年3800块,加油站3分钟加满。

接送娃、周末回老家全搞定,她直言新能源车是未来,但当下省心才是刚需。

广州的老陈开了20年车,去年试驾了国产新势力电动车,结果被车机系统整懵了。

语音控制听不懂广东话,导航突然卡死,充电还得下载三个APP。

后来他换了一辆2.0L自然吸力的凯美瑞,机械按键加油门刹车一踩就有反应。

开惯了燃油车的老司机谁受得了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他调侃自己这把年纪就图个开不坏、修不难。

深圳的小李是个程序员,2023年买了辆二手丰田RAV4,开了两年后想换车。

一问二手车商,车况好能卖12万块,相当于只折了3万块。

对比他同事的国产新能源车,同年限只能卖7万块,直接打脸当初新车便宜的算盘。

小李说买日系车就像存定期,虽然新车贵点,但卖的时候不肉疼。

当时很多人觉得日系车就是靠情怀撑着,结果这些真实案例一摆,才发现人家早摸透不同人群的痛点。

省心、可靠、保值,这三点恰恰是新能源车暂时还没完全解决的硬伤。

这不是什么神秘的秘密,而是消费者用实际行动投票的结果。

燃油车从没消失过,它只是在新能源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日系车凭啥让人真香?三大隐藏优势很少有人提

可能有人要问,新能源车技术更新那么快,日系车这些老优势还能打多久?

其实日系车的核心竞争力早就不只是省油了,而是藏在细节里的硬功夫。

混动技术:不是新能源,但比燃油车聪明太多

提到日系车绕不开的就是混动系统。丰田的THS双擎和本田的i-MMD锐混动可不是噱头。

以卡罗拉双擎为例,1.8L发动机加电动机的组合,市区通勤时电机优先发力,油耗能压到3.8L每百公里。

日系车市场现状,是持续下滑还是有所坚守?新能源车VS日系车,为啥很多人还是怂了?日系车保值率高,是不是因为垄断或套路?-有驾

比同级别燃油车省一半,这是什么概念?

高速上发动机直驱效率高,一箱油跑800公里轻轻松松,续航能力杠杠的。

更关键的是这套系统已经迭代到第五代,电池组寿命长达10年20万公里,官方数据就是这么写的。

不用担心开几年电池报废的问题,这事儿很多消费者心里都有数。

广州的刘哥开了8年卡罗拉双擎,电池容量衰减不到5,他说比手机电池耐用多了。

一句话听起来简单,但这是8年的真实体验凝结出来的评价。

日系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说白了就是稳字当头。


比如本田的地球梦发动机,热效率做到41,全球顶尖水平,但结构并不复杂。

维修师傅拆开都说零件少、故障点低,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的车不太容易出问题,出了问题也容易修。

丰田的CVT变速箱虽然被吐槽顿挫,但耐用性吊打同级。

很多老款卡罗拉跑了30万公里,变速箱连油都不用换,这是真功夫。

北京出租车司机张师傅开了12年出租车,全是丰田花冠。

一年跑10万公里,除了换机油刹车片,发动机没大修过,这才是真正的赚钱工具。

可靠性这事儿不是吹出来的,J.D.Power 2025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数据摆在那儿。

一汽丰田以156个问题数位居主流品牌榜首,这个成绩甚至优于所有豪华品牌。

广汽丰田以158个问题数紧随其后,广汽本田以175个问题数排名第四。

日系品牌包揽了前四席中的三席,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真的有两把刷子。

用车成本低不只是省油,是全生命周期省心

很多人只盯着一公里几毛钱,但日系车的低成本是全方位的。

保养周期长,多数车型1万公里一保,国产车普遍5000公里,你算一算这笔账。

配件价格透明,4S店和路边店差价不大,大家都是这个价格,不用担心被宰。

保险费用低,没有三电系统,保费比新能源车低一大截,这笔账很清楚。

上海的李女士算了笔账,她的雷凌双擎每年保险3500块,保养一次300块。

加满油300块跑半个月,一个月怎么着也就1000块左右的养车成本。

日系车市场现状,是持续下滑还是有所坚守?新能源车VS日系车,为啥很多人还是怂了?日系车保值率高,是不是因为垄断或套路?-有驾

同事的特斯拉Model 3每年保险6000块,充电虽然便宜但充电桩安装费花了8000块。

车机系统升级还得额外付费,这笔账算下来,开日系车一年能省1万块。

一年1万块够干什么?够带孩子报两个兴趣班了。

日系车的这个优势,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真的是刚需。

这些优势可不是吹出来的,全是实打实的数据和体验。

说白了,日系车可能不是最酷的,但一定是最不容易让你烦的。

新能源车VS日系车,为啥很多人还是怂了?

现在问题来了,新能源车明明有加速快、智能化高、政策支持多等优点。

为啥还有那么多人怂了选择日系车?其实答案就俩字,顾虑。

从技术角度看,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电池安全、极端天气表现虽然一直在改进。

但还没完全解决,这是现实。

2025年国庆期间,某品牌电动车在西北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一等就是2小时。

这事儿要放在燃油车身上,早就加满油继续上路了。

南方暴雨天,部分电动车车主担心泡水后电池会不会漏电,这种心理压力是真实存在的。

相比之下日系车的加油5分钟、续航800公里简直不要太省心。

从心理角度看,很多人买第一辆车,尤其是家庭用户,更看重可靠性。

车不是玩具,是每天通勤、接送娃、跑长途的工具,得靠得住。

日系车市场现状,是持续下滑还是有所坚守?新能源车VS日系车,为啥很多人还是怂了?日系车保值率高,是不是因为垄断或套路?-有驾

日系车几十年的口碑积累,让消费者觉得至少不会出大问题。

这种心理安全感是数据堆不出来的,是一代代车主用脚投票积累出来的。

你想想,你爸开的丰田花冠跑了30万公里没大修,这信息传到你耳朵里什么感觉?

亲戚朋友都开日系车,口碑代代相传,这比什么广告都管用。

新能源车的智能化确实吸引年轻人,但对年纪大一点的用户来说,这反而是负担。

车机系统卡顿、语音识别不准、要下载各种APP,这些事儿能把人折腾烦了。

日系车的机械质感,按按钮一按就反应,这种直接的交互方式对很多人来说特别舒服。

尤其是对那些开了20年燃油车的老司机来说,这就是他们想要的体验。

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虽然越来越长,但消费者的焦虑并没有消除。

因为续航涉及很多因素,冬天会打折、堵车会掉电、高速会费电,最后剩余里程往往比预期少。

日系车就不一样了,油表往下掉,你知道还能跑多远,心理预期很清楚。

这种确定性对消费者来说特别重要,尤其是家里人多要跑长途的时候。

保值率这事儿也很关键,新能源车的保值率现在波动很大。

技术更新太快,电池衰减不均匀,二手车价格可能会大幅下跌。

日系车就稳定多了,口碑好、需求旺,二手车转手快、价格坚挺。

这对很多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个很现实的考量。


说白了,新能源车是未来趋势,但日系车抓住了当下的刚需。

日系车市场现状,是持续下滑还是有所坚守?新能源车VS日系车,为啥很多人还是怂了?日系车保值率高,是不是因为垄断或套路?-有驾

省心、可靠、成本低,这三样要是能都做到,谁还会嫌弃呢?

就像手机一样,虽然大家都盼着折叠屏普及,但大多数人还是先买台耐用的直板机过渡。

日系车现在的处境就差不多,它不是要和新能源车争什么,而是服务好那批就要实用的消费者。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日系车市场表现后,评论区直接成了讨论现场,各种声音都有。

咱挑几个最典型的问题聊聊,因为很多人心里可能也这么想。

有人说日系车技术落后,不支持国产是不是不爱国?

这话听着有点激动,但我们得理性分析一下。

买车和爱国没关系,这事儿得分开来看。

日系车在中国设厂、纳税、解决就业,也是中国经济的一部分。

国产车也在学习日系的技术,比如比亚迪的混动系统就借鉴了THS的思路。

大家都在进步,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就叫良性竞争。

支持国产是好事,但前提是产品能满足需求。

如果预算有限、追求省心,选日系车不丢人。

如果想要智能化、长续航、要展现新时代特征,国产新能源车也是好选择。

两种车都有存在的意义,各自服务各自的消费者需求。


还有人问,日系车保值率高,是不是因为垄断或套路?

日系车市场现状,是持续下滑还是有所坚守?新能源车VS日系车,为啥很多人还是怂了?日系车保值率高,是不是因为垄断或套路?-有驾

这个问题问得不错,咱得给个透彻的答案。

保值率高主要是因为供需关系,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日系车销量大、口碑稳,二手车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1.5L到2.0L排量的家用车。

需求大供应有限,价格自然坚挺,这不是什么套路,就是市场规律。

这和iPhone保值率高是因为用户基数大一样,而不是苹果不让别人卖手机。

还有人问,新能源车技术更新快,日系车会不会很快被淘汰?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值得认真回答。

短期内至少5到10年不会,这是个比较现实的判断。

日系车也在转型,丰田计划2026年推出固态电池,本田加速混动加插混布局。

日产的e-POWER技术也在升级,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投资和研发。

无论如何转型,日系车的可靠、省心核心优势不会变。

就像燃油车不会一夜消失一样,日系车也会在新能源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可能10年20年后,日系电动车会成为新的主流,但这个过渡期里,日系燃油车还有活路。

还有人关心,日系车的产量会不会继续下降?

这个问题值得看一下实际数据。

据广汽丰田公开数据,1至10月销售613683辆,同比增长4.4。

一汽丰田1至10月销售658418辆,同比增长7。

虽然比例不如新能源车那么高,但基数摆在那儿,销量还在增长。

东风日产1至10月销量479977辆,虽然同比下滑7.5,但也还在百万级别。

这说明什么,说明日系车并没有被完全打入冷宫,它还有市场。

结语:日系车的真香定律,你get了吗?

从2025年10月的销量数据到身边朋友的真实选择,日系车并未逆袭。

而是在新能源浪潮中坚守了自己的位置,这很关键。

它没和新能源车硬刚,而是抓住了那些更在乎当下体验的消费者。

省心、可靠、低成本,这些看似简单的优点,恰恰是很多人买车时最容易被忽略的需求。

下次再有人说买日系车就是没眼光,不妨反问一句。

你确定你的需求,真的和别人一样吗?

毕竟,适合自己的车,才是最好的车。

这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就是最朴实的人生智慧。

预算15万内买第一辆车,到底是选省心省事的日系燃油车?

还是选科技感拉满的国产新能源车?

这道选择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各自的权衡。

有孩子要接送的选日系,年轻想要智能化体验的选新能源。


有钱有闲想尝鲜的选电车,上班族追求稳定省心的选日系。

日系车市场现状,是持续下滑还是有所坚守?新能源车VS日系车,为啥很多人还是怂了?日系车保值率高,是不是因为垄断或套路?-有驾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也都说得过去。

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想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然后根据需求选车,而不是跟风选车。

日系车之所以活到今天,不是因为它最好,而是因为它真的省心。

这个特点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显得特别珍贵。

新能源车代表了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没错。

但未来还没完全来临,当下该怎么活还是得清楚。

日系车和新能源车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共存关系。

它们一起服务着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推动着整个汽车产业的进步。

所以说,日系车的真香定律就是四个字,省心可靠。

这四个字简单,但包含了多少个家庭的信任和选择啊。

那些开了10年日系车没大修的人,那些用日系二手车保值率给朋友当案例的人。

那些被日系车的可靠性征服的人,他们都是日系车的真实代言人。

不用什么大道理,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儿就能说明一切。

日系车能活到今天,靠的就是这份实实在在的可靠。

看看身边开日系车的人,再看看他们对自己的车评价。


基本上都是口碑相传,没人后悔,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选择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说明这份信任是积累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2025年的车市已经彻底变了,新能源车占据了半壁江山。

但日系燃油车在剩下的那半个江山里,还是绝对主力。

这个局面还会继续保持很多年,直到新能源车的技术完全成熟。

直到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焦虑完全消除。

在这个过程中,日系车扮演的角色就像个稳定器。

让那些还不敢完全拥抱新能源的消费者,有个靠得住的选择。

这就是日系车的真香定律,就是这么简单。

简单到有时候我们反而容易忽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