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叫的网约车司机可能不是人?
没错,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悄悄驶进了上海的主城区,而传统网约车司机们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新规一出,司机们每天必须在线接单7小时,高峰时段更是被“点名登记”,想偷个懒都不行。
这哪里是开车,简直是被绑在了流水线上。
先说说这新规的“狠劲”。
每天7小时在线接单,听起来不算多,但高峰时段必须在线,派单政策说变就变,司机们连刷服务分的小心思都没了。
夜班司机更是苦不堪言,以前夜里赚钱养家,白天补觉,现在只能硬着头皮跑早高峰,憋得满脸通红。
而那些刚入行的小年轻倒是乐开了花,专挑高峰冲业绩,平台大礼包送上门,用不着拼命抢单。
但别以为这新规只是“温柔一刀”,罚款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计费时长不够?
啪,1000元没了;服务分掉下来?
又1000元飞走。
两头一碰撞,三五天缓不过神,车都直接给收回,还多扣你几千。
司机群里一片哀嚎:“我们不是跑车,是用命换钱!”
租赁公司也没好到哪里去。
返点奖励缩水,返佣比蒸馏水还清。
上个月流水2万4的师傅,本来能拿6000返佣,如今只剩下4800。
车租要涨,月票成本要飙,老司机和新学员的算盘珠子都转疯了。
就在传统司机们焦头烂额的时候,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悄无声息地抢滩登陆。
临港主城区率先试水,58个营运点像送餐点一样密集分布,一个“临港出行”小程序在手,操作比网购还简单。
机器人不抽烟不喝水,准点上线,每天8点到8点跑个满勤。
起步价16块,5公里之内统统一个价,超出的部分每公里才4块。
老司机一掰手指:“合伙人得喝水,车要加油,平台抽头,这价格我们撑不住啊。”
上海的自动驾驶布局就像打扫玻璃,从偏角擦到核心区。
浦东新区的测试路线上满花,除了陆家嘴还没放行,其他区域正往里面扔车。
闵行、奉贤计划同步,虹桥枢纽也照旧不落下。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相,牌照一批批发,机器人雄赳赳闯市中心指日可待。
这场变革像一场麻将桌上的存量竞争,谁能熬到底?
要留下,要么真吃得了苦,要么全职和机器人去争饭碗。
市场像水煮鱼一样,底下沸腾,表面还装做无事。
有专家都说了,适应不了的人要么改吃别的饭,要么卷铺盖。
司机和乘客两头受压,租赁公司变道还嫌太窄。
无人出租车步步紧逼,硬生生把传统司机赶到了墙角。
价格卡死,胆大的敢跑,胆小的只好认栽。
喝口热茶,窗外人声渐响。
未来未必就是冷冰冰的机器人时代,只不过肉骨头少了,抢食的多了。
这世界向前推着走,也没人能踩住刹车。
变化还在继续,惊喜还是惊吓,只等下一波爆米花了。
网友评论:
@老司机老王:这新规真是要命,以前还能灵活安排时间,现在完全被绑死了,机器人还来抢饭碗,真是雪上加霜!
@科技迷小李:无人驾驶是趋势,但传统司机的生计问题也得解决,不能一刀切啊。
@路人甲:价格确实便宜,但安全性和服务质量能保证吗?我还是更信任真人司机。
未来的出行市场会如何演变?
是传统司机的绝地反击,还是无人驾驶的全面胜利?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正如那句金句所说:“变革的浪潮中,要么乘风破浪,要么被拍在沙滩上。”你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