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的街头,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烈日下,骑手们骑着本田CB125F穿梭于拥挤的街道,车后载着货物,灵活又从容。这款看着有点"土气"的跨骑档车,为啥能成为当地通勤利器?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看看它藏在"土味"外壳里的那些革命性技术。
以往说起自动启停,大家想到的可能是汽车,或者是踏板摩托车。但本田CB125F却在跨骑档车上搞出了新花样,来了个跨骑档车自动启停的首秀。这背后靠的是"离合联动点火"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操作离合的时候,车辆能巧妙地联动点火系统,实现平顺的启停。
对比一下,以前的跨骑档车启动时,得挂空挡,要是忘了挂挡直接点火,那车子可能就往前窜,吓你一跳。而CB125F支持全档位启动,不管你在几档,都能稳稳启动,而且10.9Nm的扭矩让启停过程特别平顺,不会有那种顿挫感。这技术有啥行业意义呢?要知道,以前踏板车在自动启停等技术上有一定优势,现在CB125F打破了这种垄断,给跨骑档车争了口气,让看到跨骑档车在技术上也能玩出新高度。
别看CB125F的发动机排量只有124cc,这颗"心脏"可藏着不少技术呢。它采用的是ESP风冷发动机技术矩阵,SOHC2气门结构,还符合EURO5+的环保标准。具体参数上,50×63.1mm的缸径行程,10:1的压缩比,能输出8kW/7500rpm的功率,也就是10.9Ps的马力。
再说说能效比,这可是大家关心的重点。实测下来,它的油耗低至1.6L/100km。拿同级的雅马哈、铃木125车型对比一下,很多车型的油耗都在2L/100km左右,这么一对比,CB125F的省油优势就出来了。而且它的油箱是11L的,按照1.6L/100km的油耗来算,续航里程就是11L÷1.6L×100=687.5km,这意味着加满一箱油,在城市里通勤能跑好久,不用频繁加油,省心又省钱。
在科技配置上,CB125F有点越级搭载的意思。就说那TFT仪表,可不是摆设,能实现手机互联导航,你在骑行过程中,不用低头看手机,直接看仪表就能知道路线,方便又安全。还能播放音乐,让骑行过程不枯燥。LED大灯的照明效果也不错,夜间骑行时,照亮前方的路,视线清晰,骑行更安全。
但在安全配置上,它就显得有点保守了。前240mm碟刹配单活塞,后鼓刹,还没有ABS。这是为啥呢?其实这和成本控制以及市场定位有关。在东南亚的通勤车市场,用户更注重车辆的性价比和实用性。ABS等更高级的安全配置会增加成本,而当地的一些通勤场景中,对极致安全配置的需求没有高,厂家在这方面做了取舍,把成本用在更关键的技术和配置上,比如前面提到的自动启停和高效发动机。
CB125F的外观看着可能不够酷炫,但每一处设计都有讲究。就说那盾牌车头,看着有点"土",但可是经过风阻优化的。通过CFD流体力学的测试和设计,这种车头能有效降低风阻,让骑行时更省力,还能减少油耗。还有不锈钢防烫罩,经过测试,能把温度控制在83℃左右,不会让你在停车时不小心被烫伤,尤其是在载物的时候,货物也不会因为高温受到影响。
它的核心受众可不是大家以为的"中老年群体",而是"务实主义者"。这些人更看重车辆的实用性,比如在越南、泰国的农贸市镇,骑手们需要用摩托车装载货物,CB125F的设计就很适合这种场景,车身结构稳定,载物方便,能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说,它的设计语言和使用场景是强关联的,一切以实用为出发点。
最后,来看看CB125F的三重价值公式:技术突破力×(能效革命+场景适配)>视觉冲击。这意味着,它更看重技术上的突破、能效方面的革命以及对使用场景的适配,而不是只追求外观的视觉冲击。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果你正打算买一辆通勤车,不妨去预约试驾一下,重点测试启停是否平顺、油耗到底有多低、载物是否方便。可以按照经销商提供的检测清单,一项一项地体验,看看它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本田CB125F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辆好的通勤车,不一定需要华丽的外观,只要技术过硬、能效出色、能适配各种使用场景,就能成为大家的得力帮手。你对这款藏着不少黑科技的"土味"跨骑档车有啥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