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闯卖小米YU7,车主吐槽异响,售后回应引争议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车评人突然把亲手掏钱买的车卖掉,还公开发话以后“再也不碰某牌子”,这到底说明了些什么?这背后,到底是“个人恩怨”,还是一场值得大家警觉的行业拐点?今天我们不聊什么高深理论,就站在老百姓的视角,好好盘一盘这场由闫闯卖掉小米YU7引发的风波。

先问个问题,我们买车,到底图个啥?最直观的当然是“代步”,但再往下挖,车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一个集合体:质量、体验、售后、情怀、品牌承诺,每一样都不能含糊。新区新势力品牌起步时,往往都是喊着用户第一、把用户当兄弟。但等真有问题了,是不是还能挺直了腰板用行动说话?这其实才是真正考验品牌的关键时刻。

车评人闫闯原本是“真金白银”力挺小米汽车的人,SU7、YU7都买了,评测内容拍的也不少。谁也不可能为了流量,瞪着眼说自己花好几万买的东西不值。而这次他转身就把小米YU7卖了,还发声说“彻底不碰小米产品”,矛头直指“价值观不一致”,这里的“价值观”三个字,挺醒目。

我们得问一句:“一台车有异响,真有那么大动静吗?”单一起投诉当然不足为奇,任何新品牌、任何一款量产车型,谁都不敢说百分百没毛病。可要命的是,这次的异响问题说着说着成了一堆车主的共鸣,而且不少车主都表示:售后排查没结果,官方也没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复。

说句扎心的实话,国产新势力的车,配置拉满,宣传也拉满,但底盘、NVH这种扎根的东西,往往还真不如老牌合资。中国消费者现在眼睛越来越亮了,你是全套激光雷达、全景天幕,大家热情可高,但一旦有新鲜感之后,还是得回归每天用车的“耐受力”。你车子再智能,路上一异响咯哒咯哒,那种心情,任谁都受不了。别说我们,就是懂车的有点强迫症的车评人,遇到车内鸡毛蒜皮的小毛病,不较真难受。

那么,经过这些事,“价值观”的雷终于炸翻了。你看以前,很多国产车初期被骂得很惨,但真有问题不少品牌愿意认错、回厂召回,这叫“认怂但真有进步”。但凡有点态度,车主都愿意再给一次机会。可这次偏偏小米的售后、客服和一些官方回应方式让人一言难尽。从闫闯的反馈和不少网友爆料看,沟通时,不是推皮球就是鬼打墙,冷冰冰的、流程化的答复,活生生跟年轻人手机客服一个德行。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很多“造车新势力”学会了“互联网运营”,可却根本没学到一点点“汽车制造老本行”的踏实做事?汽车不是手机,软件出BUG可以远程升级,硬件咕噜响你给我OTA我也不敢信啊!一旦产品出现瑕疵,考验的就是厂家的责任心和诚意。

这回,闫闯敢于公开站出来说“不玩了”,有人肯定拍手叫好,说他“代表了用户的心声”“是业界的良心”。可你要说他全是良心发现,也有人质疑,说是他和小米谈崩了,拿不到什么资源或者利益,也有炒作嫌疑。这种声音在互联网上总是并行不悖。

闫闯卖小米YU7,车主吐槽异响,售后回应引争议-有驾

我们得说一句公道话:你是车评人,买车、用车、测车,踩雷了当然能发声,这无可厚非。退一万步说,即便是带情绪,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关键是,他这次的发声有没有引起广大厂商或者用户的联想?——那就是,一个在圈里有点江湖地位的人都忍不了的体验,一般普通用户,敢去纠结了吗?

再问一句,价值观是什么?是车企和用户互相信任,而不是“推脱责任”“自说自话”。车主一旦带着怨气离场,品牌的“口碑资产”就是在出血。嘴炮在互联网上喊得震天响,实际影响最深的还是用脚投票。你看,这事一闹,二手车商立马开始下调YU7价格,这个连锁反应比那些“我爱小米我爱某某”要现实得多。

其实,值不值得再留点情怀给新品牌?我们是不是应该多点包容?我承认,国产新势力的车确实进步非常快。可这些年我们目睹太多翻车事故:宣传拉满天花板,交付一塌糊涂;服务承诺敷衍,售后基本靠“善意”;事故一出,就是拉黑用户再把锅丢给“极个别”。慢慢的,谁还敢盲目相信品牌讲故事?

闫闯卖小米YU7,车主吐槽异响,售后回应引争议-有驾
闫闯卖小米YU7,车主吐槽异响,售后回应引争议-有驾
闫闯卖小米YU7,车主吐槽异响,售后回应引争议-有驾

这不,小米汽车的销量其实不难看,8月前几名,还能和一众传统新势力掰掰手腕。但只要信任出现一点小破绽,立刻就往下掉队。互联网时代,口碑崩盘速度远快于“技术进步”的迭代。一夜之间,大家从抢着加价买车,到满大街都是“求收、贱卖”,谁还真认为“科技改变命运”?其实,有些时候,是用户改变了科技品牌的命运。

我们也应该反思,车评人的声音有用吗?当然很多人会怀疑自媒体和KOL早和车企利益捆绑,哪有纯粹的公正?但正因如此,这些敢拍桌子发脾气的才显得格外珍贵。你可以不全信,但这个声音本身,等于用放大镜把行业的问题晾在了阳光下。

新的问题来了:假如国产品牌始终不能改掉“重宣传、轻细节、遇事推锅”的病根,还能走多远?技术是可以追赶的,供应链逐渐完善。可,“道德感”和“责任心”是一步步试出来的。只要一家出了大问题全网都洗地,下一家出事就更习惯性甩锅。最后,受伤的一定是普通用户。

所以回到这次事件,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闫闯个人不满”,也不是“新势力被黑”。它其实让全民上了一课:用户的嘴,能捧起一家新企业,也能摁下头往下踩。售后和服务没做到,哪怕你高配拉满、价格厚道,也还得挨骂。同理,“讲价值观”不能只贴在PPT上,要落到处理每一起投诉和每一个真实用户的感受里。一旦和用户的情感账户透支,就别指望‘补丁’能把信任补回来。

市场已经变了,用户早过了“新鲜劲”,现在买车的更看重“长期交往”。我们这一代人吃够了宣传的亏,自然要在细节里较真。在代际切换的过程中,谁能迈得过服务和信任这道坎,谁就真的有机会站稳脚跟。否则,哪怕再有钱、再会炒作,最终都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最后问一句,我们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车企?不一定得做到万无一失,但得敢于面对质疑,愿意站在用户一边解决问题,这才是“共赢”的价值观。至于那些表面创新,内里糊弄的,早晚都要还账。正视每一个不满、听见每一个抱怨,这比几百万广告投入更能换来长跑资格。希望所有的中国车企都能记住这一课:市场很大,但信任很贵。别到最后,什么都学会了,就是没学会讲真话、做实事。

闫闯卖小米YU7,车主吐槽异响,售后回应引争议-有驾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