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界S800的对手不是78S,也不是迈巴赫,而是这个时代

尊界S800的对手不是78S,也不是迈巴赫,而是这个时代

“扶贫不是给钱,是教会农民怎么在市场经济里活下去。”这句《天道》里的台词,前两天我跟老刘喝茶还聊起过。他说现在做车也是这样,不是谁要把谁打趴下,关键是能不能让人明白啥叫新一代“超豪华”。我琢磨着,这话搁尊界S800身上,还真贴切。

安徽江淮汽车的项兴初那次发言,我听了好几遍。意思很直白:高端化路上没人能单打独斗,全靠共生进化。你看,尊界S800上市时,那架势不像宣战,更像是在喊话——咱中国造车得有点新思路,要往高处走。这种觉悟,说实话,在群友里也常有人感慨,“别总盯着隔壁家抄作业,该自己创新的时候就得硬气点。”

余承东站台那回,他提到“这是中国智造冲击高端的开头”,我手机屏幕都差点被微信群刷爆。有哥们儿调侃:“以前咱吹牛皮,现在终于敢亮底牌了。”

尊界S800的对手不是78S,也不是迈巴赫,而是这个时代-有驾

其实讲到这里,我想起十年前换智能机那阵。我妈小学三年级文化,对乔布斯、马斯克这些名字一窍不通,但她知道苹果手机=高级货。iPhone 4出来后,连她都说,“这玩意儿还能拍照、看新闻,比小灵通强多了。”当年短信1毛一条,如今微信QQ随便聊,还能淘宝购物,这变化就像现在汽车行业一样——原来只管跑,现在谁还满足于只是个代步工具?

不过说到底,是3G网络带动了智能机普及,不光iPhone功劳大。这事放在车圈也是一个理:5G、自动驾驶这些概念喊多少年?可真正推动大家升级换代的,其实还是整个产业链和用户需求。

前几天售后师傅老王聊天,他提一句:“你别看现在宣传册写得花哨,真碰见事儿才知道哪个配置是真有用。”尊界S800主动安全搞得挺细致,比如那个什么天使座防护——正面撞之前座椅自己调整姿态、安全带提前收紧(据销售小李说,只在D档且系统判断避不开才触发),万一真撞上还能切冗余电源、自动报警求救。这些功能啊,有时候纸面数据没啥感觉,可听邻居家出过一次事故,说幸亏气囊弹出来快,人没大碍,从此买车先问安全配置。

尊界S800的对手不是78S,也不是迈巴赫,而是这个时代-有驾

再比如双子座全域冗余设计,据厂里朋友透露,他们平台已经把智驾计算、电源、转向刹车全弄成双份备份,就是怕关键时候掉链子。还有那个无感爆胎控制辅助,好几个老司机试完回来吐槽,“边刹边让”实际体验比想象顺滑多了。不过也有人嫌复杂,说怕以后修起来麻烦,到底图个心安吧。

被动安全方面,这次玄武架构算是狠下本钱。1500兆帕热成型钢占比24%,超高强钢加铝合金92%(销售嘴快,一口气报这么多数字),横纵10+9结构,大梁门环2000兆帕……师傅讲笑话:“侧顶最大压16吨,你要住五楼直接开回家都行!”当然13气囊版本只有四座版标配,五座版选巨幕11个,再低配9个,看个人需求。我同学去年修二手豪华轿跑,就因为主驾膝部气囊弹出影响残值,被二手商贩狠狠砍价,所以对这种细节特别敏感。

电池部分用的是华为巨鲸2.0平台,有群友自测底部五层防护结构确实厚道,还有热电分离降温板,说冷却速度提升了一倍多,不过维修技师私下嘀咕了一句:“以后坏起来估计成本也不低啊!”副车架最低点压过坑包不会磕着电池,这是不少南方烂路用户最关心的小问题。此外云端BMS远程监控,有朋友试图破解结果失败,只能说明厂家保密工作够严密。

尊界S800的对手不是78S,也不是迈巴赫,而是这个时代-有驾

很多人觉得主动能力就是噱头,但实际上,它避免的不仅仅是一场事故那么简单。有位女司机分享,她刚学会开高速时,因为预判系统提前减速躲避追尾,自信心涨不少。“剐蹭和伤大梁,那可是两个世界”,尤其豪华品牌二手残值差距更明显。所以这些技术到底有没有用,用久了自然有答案。

舒适性方面,小区楼下卖水果的大姐坐过一次我的试驾样车,下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悬挂软乎但拐弯不晃”,空气悬挂+连续阻尼调节确实让人舒服不少。据官方介绍决策延迟不到1毫秒,不过普通人根本体会不到,多轮转向倒库进窄巷子倒是真的省劲。另外RNC主动降噪效果不错,高速风燥明显轻一些,就是地盘偶尔传来异响,让强迫症乘客碎碎念半小时停不下来……

其实质疑声一直都有,“搞这么复杂干嘛,把方向盘交给机器靠谱吗?”每次微信群讨论到这,总有人跳出来反驳。但仔细想想,人遇见坎提前跨一步,本质跟摄像头雷达识别障碍物区别在哪?只是算法经验积累慢一点罢了。不过据维修站消息,新车型传感器数量翻倍,每颗雷达价格贵出老款三分之一,将来保险理赔可能水涨船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吧……

尊界S800的对手不是78S,也不是迈巴赫,而是这个时代-有驾

再扯远一点,中国制造的话题经常被拿来说事。有懂行的人喜欢拿航空工业举例,可实际上民航整套体系全球只有仨国家完整掌握,而汽车才是真正拼零件协作与工艺极限的代表品类。“黑灯工厂”啥意思?夜里不用开灯,全靠机器人干活。据生产线上的表弟讲,为保证每辆尊界S800品质一致,他们引入AI视觉检测,每颗螺丝拧几圈都有记录存档。他还抱怨喷涂分色线精度要求太变态,一刀误差不能超过0.3毫米,否则返工罚款直接扣奖金,所以产线上骂娘声不断,但产品质量肉眼可见地稳定下来。

1800多个机器人流水线作业,从冲压焊接到最后装配,全流程基本无人工插手;甚至总装阶段还有AI算法专门挑瑕疵,据他说微小划痕都会被挑出来重做。不少外资同行参观完直呼内卷程度吓人。而且每辆新车交付前还要额外做350项核心功能,这标准听起来夸张,其实背后都是消费者的钱砸出来的经验教训堆积成山罢了……

关于品牌认知这一块,我记得售楼处邻居买奔驰GLC时特意问销售一句:“你们国产品牌什么时候才能卖这么贵?”几年过去,现在他又开始关注国产旗舰的新动态。“百年BBA”“匠心雷克萨斯”固然厉害,可现实摆在眼前,无论进口还是合资,都难挡市场份额下降趋势。本土企业慢慢补课追赶,也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打法和口碑基础。一位汽修老师傅语重心长地劝我们年轻人:“任何一个牛逼品牌都是从零开始熬大的,你以为宝马奔驰出生就叫‘豪华’?”

尊界S800的对手不是78S,也不是迈巴赫,而是这个时代-有驾

值得玩味的是,如今保时捷投建研发中心、雷克萨斯上海设厂消息频现,大伙嘴上嘲讽归嘲讽,其实骨子里清楚,中国市场变化太快,没有深耕本土需求根本混不下去。而江淮六十多年历史,加上近几年和某科技公司联姻之后,对国内客户胃口摸得越来越准。这波超豪华浪潮,不光订单量漂亮,更重要的是敢于重新定义什么叫新时代旗舰。如果让我形容,现在国内那些肯掏腰包尝鲜的人,大多数都是各自领域的小领军人物,他们选择哪款产品,很可能决定下一阶段整个行业风向标指哪打哪……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上周末洗完试驾样车回家的时候,小区物业大爷凑过来看半天,用他那浓重皖北口音憋出一句评价:“这东西,看着怪扎眼呐!以后是不是我们村娶媳妇都流行坐这个啦?”我笑答他一句:将来不好说,但至少今天,我们可以堂堂正正告诉别人——中国自己的超豪华,也该来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