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晚,财政部、税务总局的一纸公告打破了豪华汽车市场的平静。
公告宣布,自7月20日起,将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的起征点由零售价格(不含增值税)130万元/辆大幅下调至90万元/辆,同时首次将纯电动、燃料电池动力类型的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纳入征收范围,二手超豪华小汽车被明确排除在征税范围之外。
这意味着,前后不过3天,售价90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型将普遍面临额外10%的消费税负担,计划购买豪车的消费者平白要将预算提高10万元左右。
晚买多花10万,豪车税引发“疯狂星期五”
新政公布后,全国范围内的豪华品牌4S店迅速掀起抢购潮。
在深圳一家宝马授权经销商店内,原本陈列整齐的7系展车在18日、19日两天内被一抢而空。“库存清空了,连在途运输的配额车都被预订光了,”该店销售顾问表示,“很多客户根本来不及仔细挑选配置颜色,只要求‘是台7系,能开票’就行。”
上海浦东的某宝马4S店同样人潮涌动。一位销售顾问急切地向客户计算着:看中的宝马740Li xDrive尊享型,官方指导价106.8万元(不含增值税),按旧政策无需缴纳消费税;但新政后需额外支付10.68万元消费税。
同样的火热场景迅速蔓延至各大豪华品牌展厅。北京某奔驰旗舰店内,S级与迈巴赫的订单簿在48小时内被填满;广州的保时捷中心,卡宴与帕拉梅拉的高配车型已告售罄,销售顾问只得贴出“可接受预订,提车周期待定”的告示;而在杭州的一奥迪店内,RS7与Q8顶配版亦被买家连夜锁定。
此番抢购潮的核心动力,源于政策生效前短暂的三日窗口期。自7月17日公告发布至7月20日正式实施,仅有72小时。消费者若能于7月19日24时前完成机动车销售发票开具,即可规避最高逾数十万元的额外消费税负担。
对于经销商而言,这场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那些在政策缓冲期内拥有现车囤积的经销商,瞬时握有稀缺的免税配额资源,其议价能力随之跃升。当然,更多经销商面临着库存结构突变带来的压力。北京某雷克萨斯4S店总经理就表示,他们正在紧急与厂家协商退换部分90万元以上的车型,直言“如果卖不出去,资金成本会压垮我们”。
车企策略分化:兜底、拆解与观望
面对税费成本增加,车企的应急反应迅速但策略各异。以捷豹路虎中国为代表的车企,选择了直接“兜底”。7月18日凌晨,捷豹路虎中国率先发布“豪车税全额补贴”政策,宣布7月20日至31日购买指定车型可享受消费税全额补贴。
随后,部分奔驰经销商也宣布,在8月31日前下单购买迈巴赫S级、GLS SUV等车型,其产生的豪车税将由经销商全额承担,做到“税改价不改”。
特斯拉则采用了更为巧妙的“化整为零”策略。其将Model X入门版指导价从92万元直接调低至89.9万元。通过这一价格调整,Model X基础版成功将不含税价降至90万门槛之下,从源头上规避了消费税的征收。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传统豪华品牌都迅速出台了官方兜底政策。宝马中国官方客服对咨询者表示,是否提供补贴“需与具体经销商沟通”,并未发布统一的兜底声明。奥迪也未见大规模官方补贴动作。
业内分析认为,这些应对举措本质上是厂商和经销商共同承担新增税负的结果。对于库存压力大的品牌,补贴政策能避免客户流失;但对于热门车型,经销商更愿意让消费者承担税费。
瞄准新兴富裕阶层,引导消费与产业升级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消费税调整,表面是起征点从130万元下移至90万元,实质是对中国豪车消费主力人群画像的一次精准聚焦,并暗含引导消费与产业转型的深意。
追溯历史,我国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始于2016年12月,当时针对130万元(不含增值税)及以上的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主要覆盖传统燃油豪车。此次调整,显著扩大了征税范围。
一位曾参与政策讨论的财政部税政司退休官员指出,下调起征点并非“临时起意”。早在202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提交过《豪华车消费与财富分配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豪华车销量五年增长2.7倍。这表明豪车消费已从中产阶层扩散到富裕阶层,具备税收调节空间。
从覆盖人群来看,130万元门槛主要覆盖超豪华品牌(如宾利、劳斯莱斯)及保时捷、奔驰S级等顶配车型的消费者,属于财富金字塔的顶尖;而90万元新门槛,则将宝马7系、X5/X7高配、路虎揽胜等主流豪华品牌的高端车型纳入范围。这些车型的买家,更多是快速成长的中国新兴高净值人群与富裕中产,政策的调整,正是精准瞄准了这一群体的消费行为。
有分析指出,新政显著扩大税费范围,增加财政收入是直接目标。有机构测算,以单车平均征收约10万元消费税估算,潜在年税收增量可达百亿级。在当前地方财政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这笔收入不容忽视。
此外,政策设计亦暗含引导消费的意图。值得玩味的是,新政对二手超豪华小汽车的明确豁免。这被业内普遍解读为:政策有意避免对存量资产(二手车)造成冲击,保护车主权益,同时将调控火力精准集中于增量市场(新车交易)。
新政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对汽车产业结构的潜在塑造。将新能源豪车首次纳入征税范围,意味着政策制定者认为该细分市场已具备相当规模与成熟度,不再需要如早期那般“普惠性”的免税呵护。这实质是鼓励新能源车企在高端化路径上,不能仅依赖政策红利,更要靠真正的产品力、技术壁垒和品牌价值去说服消费者。
同时,90万元的门槛可能加速豪华车市场的“消费分级”。预算刚好触及红线的消费者可能“降档”选择80万元级车型,而真正的高净值人群则更倾向“一步到位”选择150万元以上车型。这种分化将倒逼车企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上投入更多精力,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消化税收成本,推动整个行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
从2016年的130万元到2025年的90万元,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的调整,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对中国豪车消费格局、产业发展阶段的一次精准呼应。这场“突袭”式的政策调整,正在悄然重塑市场规则,而其影响,将在未来的消费选择与产业升级中持续显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