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真琢磨,到底是谁发明了“禁摩令”这玩意儿?摩托车这种方便省事的交通工具,按理说应该是老百姓生活里的好帮手,一到政策层面反而成了“城市公敌”。过去动不动就是摩托车不能上主干道,不让进城区,考证麻烦,老百姓有车也只能放家里吃灰。这回一想,终于轮到摩托车车主迎好日子了,不知道是不是政策制定者也开始思考,光堵不通,不如把事解决了。
说到底,摩托车出行就一个目的——自由。不管你是打工上班,还是送外卖、下乡赶集,能骑着自己车随时出门,总比天天等公交、挤地铁、打共享单车强得多。可现实是,很多城市过去把摩托车看作“隐患”,什么交通事故多、噪音大、管理混乱之类的话,我也懂,可是电动车、私家车不也天天出事故、堵路?为啥非要摩托车背锅?可能是因为摩托车灵活太灵活了,让管理的人hold不住吧。
现在政策一下松了三大口子,真的让人咂舌。先说解除禁摩令。过去你到了不少城市,尤其什么“呼和浩特、大连、信阳”这些地方,城区主路就给摩托车画红叉,谁上谁倒霉。现在倒好,干脆一纸公告,“以后你爱骑就骑,但得守规矩”,我觉得这才像话。原来那些害怕闯禁区的摩友,跑单、送货要绕半个城,现在随便进城,只要按标志通行,也不会再天天神经兮兮盯警察队伍。
但我反过来也想,城市开放摩托上路,会不会又出现新问题?比如车多了难管理,会不会路上的二轮飙起来谁都管不住?还有噪音、尾气、违规改装,新麻烦肯定绕不开啊。可这事归根结底就是“要管理,不是要禁”,该罚的罚,违反规定直接扣分扣钱,别一刀切把大家全赶下车。其实你看国外,不少大城市摩托车随便跑,有序得很,说明不是摩托本身有问题,是你怎么用政策管。
再说考证换证难题也“破冰”了。你说摩托车这些年,最大头疼就是驾照考下来还得回老家换、升级,外地打工的兄弟姐妹都得玩“长途奔袭”,真有人在深圳干活还得搭车回黑龙江办张新证。这不是难为人么?现在直接全国通办,你在哪住就在哪换证,省钱省力省时间,关键是办事流程还给压缩了,几张照片、医院体检,半小时就能搞定。线上一键快递到你家,更不用担心假期折腾。
其实这也让人思考,为什么以前做事就非要那么绕弯呢?户籍制度、地区管理,好像每一项都挡在老百姓和便利之间。是不是以后办啥都一步到位,不用折腾回老家整,大家生活才会越来越顺?但话说回来,也得谢谢这波政策调整,毕竟一刀一刀砍掉壁垒,老百姓最先受益。
至于考试年龄放宽到70,这事我还真细琢磨了一圈。中国老龄化这么快,破60的人越来越多,难不成就不能骑摩托了?谁规定退休就只能在家坐着遛鸟?农村里更是,老人下地干活、赶集买菜全靠摩托车,人家身体硬朗得很,也愿意守规矩考个证。现在高龄人只要能体检合格就能合法骑车,哪怕以后晚年生活也能有出行自由,确实考虑得更细了。
还有就是“送考下乡”,这招我是举双手赞同。以前偏远山村考摩托驾照,不是跑几十公里城市考试,就是花大价钱找人办,现在直接把考场送到村门口,考试费用一降再降,一百来块就能搞定。这下农村人真能无压力地进城赶集、送货、串亲戚,也不怕警察查证。我身边不少老乡都说,这是政策在真正落到实处,给穷地方解决了大难题。其实我们总说藏在角落里的民生需求,这一次算是被看见了。
三大新政说到底,其实都是在顺应现在社会的真实需求。摩托车出行方式,其实就是给普通人一个“随时动起来”的选项。城市里的摩托不仅仅是托运快递送外卖的工具,更是小白领、工薪族上班省钱、省时、省力的通勤神器。有些人说中国城市不该有摩托,“太落后”,你要去看韩国、越南,甚至欧洲一些地方,摩托多得跟蚂蚁一样,人家一样有秩序有发展,关键在于怎么治理,不在于是不是有摩托。
我又想起了电动车被归类到摩托车管理这件事。现在电动车遍地开花,大家图个方便,可一到事关安全、合规又全变成灰色地带了。归纳起来就是一条“该上牌就上牌,该考证就考证”,既让大家出行自由,也让城市安全有底线。我见过不少电动摩托骑手,都是本本分分赚钱养家,城市没有摩托他们反而没了活路。政策一松开,外卖单量、收入、效率都直线上升,说白了利好不是一句话,是每天大家的饭碗。
当然,利好总归利好,也不能说有了新政就没问题。考证、换证流程虽然简化,管理是不是落地了,还得等实际操作。比如医院体检是不是乱收费,车管所真的这么快办结?线上邮寄是否能准时到家?乡村考场能不能一年不空窗?这些细节才决定好政策是不是“好用”。我觉得,一项政策最后还是要用“体验”去检验,而不是“承诺”本身。
我再问个难题,摩托车政策优化后,会不会引发新一波“抢购潮”?车主是不是都开始考虑兜里买新车,甚至买混动长续航的荣威,也要琢磨有证才敢骑?你看荣威M7喊着“长续航”“混动”这些牌子,其实核心还是看大家能不能用起来,用得舒心。出门就能骑车省时间,老百姓才能真心觉得“这政策靠谱”。
有时候我就在想,交通出行政策说到底就是在服务人,不应该只为管理而管理。骑摩托的人不是“难管”就要踢出城市,而是让大家守规矩,按章行驶,有问题及时有人管。考证、换证、发证、交规处罚,都得打造一套方便高效的制度,让你出门不怕麻烦、路上不用瞎担心。能不能做到这一步,才是真正的“民生关怀”。
最后说一点,别光看表面问题,摩托车政策变好背后其实是城市治理一步步进步。谁家没有老人、没有工作在外的家人、没有进城送货的兄弟?每一次缓解摩托车难题,都是一家一户的福气。我们不该只关注小群体利益,大城市要包容各种出行,乡村也要兼顾便利,所有有需要的人都能做选择,这才是共赢大方向。
摩托车的三大利好来了,你是摩托老手还是正准备上路的新手?回想过去的堵塞、难题、麻烦,你会不会觉得这次终于是松了一口气?或者你有什么憋屈的经历,曾因政策闹心,被劝退,被罚款,被耽搁送单?你觉得这次调整到底能改变什么,又能不能持续下去?有时间不妨好好琢磨琢磨,也许你的一个观点就能推动一次更大的改变。摩托车政策,民生大事,也值得每一个普通人关心。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