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这名字,如今听来,怎就如此刺耳!奇瑞发布“全域安全系统”,碰撞测试、技术拆解,锣鼓喧天,俨然一副救世主的姿态。可这守护神,守护的究竟是谁的利益?是车企的钱包,还是消费者的性命?
这场发布会,细究起来,满是槽点。“笼式车身”、“锁子甲电池”,甚至搬出10年老车碰撞,大秀“十年磨一剑”的“匠心”。敢问奇瑞,这10年,有多少车祸是因车身不够坚固而造成的?有多少亡魂是电池自燃的牺牲品?这些所谓的“守护”技术,究竟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又有多少是营销噱头?
再看那“猎鹰700辅助驾驶模型”,积累了“亿万级道路场景数据”便敢夸夸其谈?数据再多,算法不行,也不过是绣花枕头一包草!自动驾驶的安全,并非数据堆砌就能成就,而是需要严苛的测试和精益求精的改进!正如古人所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数据的积累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
还有那“守护者安全俱乐部”,又是AED,又是安全驾训,看似关怀备至,实则避重就轻。安全,难道不是车企的应尽之责吗?如今却包装成附加福利,岂非本末倒置?与其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噱头,不如踏踏实实把车造好!《大学》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车企的“本”,在于车的安全性能,而非营销手段。
说到底,安全是底线,而非卖点。车企的责任,是确保车辆安全可靠,而非将安全包装成营销的糖衣炮弹。安全技术的进步,是为了减少事故,保障生命,而非为了增加利润,粉饰太平。
如今,不少车企醉心于华而不实的功能配置,恨不得将汽车变成移动的娱乐城,却在安全方面偷工减料,敷衍塞责。一旦发生事故,便以“驾驶员操作不当”为挡箭牌,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试问,这良心何在?!消费者购车,追求的是安全便捷,而非一堆中看不中用的花哨玩意儿!车企与其挖空心思搞营销,不如脚踏实地做好产品。安全,不能仅仅停留在发布会的PPT上,更要体现在每一辆车上,每一次行驶中!
我今日在此疾呼:安全,不是用来作秀的!车企若真心想守护消费者,就少些套路,多些真诚!莫让“守护者”最终沦为“收割者”!勿让冰冷的机器,吞噬鲜活的生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