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那天,邻居小张跑过来,边嚷边举着手机,说扫到特斯拉Model YL出了个“加长版”,比隔壁老李家的老Q7还长几公分。刚开始,我还以为这就是新车比拼空间那一套,但仔细捣鼓了一遍,发现这车里的“货”不止是后排多几拳空隙。
有趣的是,老刁师傅就在小区门口蹲着,见我看参数表,丢来一句:“别光看外头大,里面挂的那个AI,听说换了新底子,能跟你侃一天都不带卡。”师傅一句话把我勾齿了,原来特斯拉刚交付的这批车,都塞进了字节跳动的火山引擎,不知哪路神仙,连豆包、DeepSeek几个模型都混进去,结果车载语音不再是只能跟你闹一句“开空调”,而是能当半个家庭管家。
那天在车友群里,老魏发了段视频,演示特斯拉语音助手直接把“开天窗、调温度、来首周杰伦、导航去机场”一口气说下,三秒不到全办妥。后来群友小韩还试过杭州路况,连续指令识别居然没掉链子。大家都在嘲讽原先苹果CarPlay那套只能一句一句下单,现在特斯拉这AI像在逛自家厨房,豪不慌张。据说火山引擎的技术是动态分割语义,能拆解你嘴里混的“杂合菜”,车控、娱乐、导航全都能各自认得出来。
不过最让我在群里听得耳朵竖起来的,是声纹锁区的那个事。销售老刘顺带说:“比如你娃在后排乱叫‘嘿特斯拉’,车不会傻乎乎给他开窗。”这种区分乘客声纹的处理,像是专门防“熊孩子”的黑科技,原来新势力做半天也没整明白,特斯拉这个罩门真是补实了。还有一个冷门细节,老刁师傅嘟囔,说有一次车主装了二级市里的保险后,声纹识别跟低温天有点打架,偶尔识别慢半拍,技术员还上门调试过硬件。
前阵子在朋友圈刷到有人晒远程APP说能看自家车B柱的摄像头,其实中国区还没这权限,老李当场吐槽“炒冷饭”,因为国内交付版本还停在24版,北美那头早跑到26版去了。这个区别不只是个小黑窗到底能不能用,背后还藏着数据出境管控这一层。李明浩是网络安全那块儿的,前两天饭桌上聊起,说摄像头如果录人脸生物,就必须走专门认证的云平台,国内数据不能随便飞出去打酱油。听说特斯拉这回都是用火山引擎的国产服务器做底,算是给监管交了份答卷。再有,附近车友有用国产APP监控车况的,发现特斯拉的数据管理体系比想象中细——部分功能得地区定制,啥都能用的国外版本与国内政策只能是隔靴搔痒。
今年春天去看过一场特斯拉的新技术交流会,那头的经理还挺骄傲地讲中国研发团队创新效率高得离谱。马斯克也说过一句中文“效率高”,大家都哈哈,但这波语音AI敲定,其实是国内方案先落地,甚至技术还返销外面。听张薇分析,汽车行业这一圈,已经看见“技术反哺”的风向——不光是市场换技术、而是中国方案有底气往欧美推。在会议现场,还有一群供应商小声怼过:“这模式以后全世界都学,中国这边服务器和算法等于玩明白了。”
对了,那天我隔壁老李又愣头愣脑在电梯里问我,这AI语音都能跟他对话,怎么导航还老错过高速出口。我敷衍一句:“可能还没轮到那一层算法升级,师傅们晚上吃夜宵估计会唠。”至于新老车主体验的差别,前两周群里爆料,新用户吐槽手势控制灵敏度还赶不上老款,听说本地天气冷了反而识别更快,大家一边抱怨,一边又抢着试新版本。
最后,上个月在洗车店碰上个刚提车的小姑娘,说打算买一套座椅加热垫,怕新AI管不住自己家的鹦鹉开空调闹蛋。老板乐呵呵地顺口道:“别慌,特斯拉这车懂中文,比我还懂你家是谁。”我呆站着,想着其实这大模型啥能进步,最后还是得落地到谁开的方便不方便,哪管他谁的大脑,车在马路上翻了锅还不是找师傅来收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