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Z9销量低,品牌力难突破,购车体验待提升

腾势Z9销量低迷,成了近期车圈最被热议的话题。细细一看,7月才卖出500多辆,和自称“高端”的身份实在不太般配。外界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有人说是颜色单一、选配复杂,也有人吐槽设计不够“豪”,但这些理由真能解释核心问题吗?要知道,真正畅销的高端品牌,并不是靠零瑕疵的设计取胜。像奔驰、宝马,那些传说中的小毛病不比腾势少,但依然赚得盆满钵满。到底是谁该为腾势的“高开低走”埋单?答案恐怕比看上去复杂得多。

有人觉得核心在产品本身,腾势的车既没做到个性十足,也没有带给消费者一掷千金的冲动。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拉高,会发现腾势的问题其实最根本的一点,是品牌力的严重匮乏。30万级别的消费不是仅凭性价比和技术配置就能笼络人心的,更讲究品牌带来的归属和认同。为什么特斯拉有今天的号召力?不是靠一堆参数,而是靠“潮流标配”这份光环。消费者掏这个钱,是买了一份品牌背书和身份象征。腾势或许硬件不错,可一提到品牌,绕不开比亚迪;而比亚迪的调性,是经济实惠的“国民代步”,一到腾势这里,高端形象就软了。

腾势Z9销量低,品牌力难突破,购车体验待提升-有驾

这种尴尬无处不在。腾势努力想甩开“比亚迪影子”,结果却被自己的出身绊住脚步。就像你从小卖部升级到星级酒店,可大家还是觉得你只是多了几盏灯。消费者为什么对比亚迪买账?那是因为它物美价廉,实用可靠。可如果在更高定位上玩“改头换面”,没有让人信服的品牌故事和情感价值,掏几倍价格的人自然要再三权衡。过渡期的品牌总给人“不伦不类”的错觉,这才是真正让腾势Z9“难产”的原因。

除了品牌,这届消费者还在意“购车体验”的高低。现在的年轻人买豪车,不光瞧着硬件参数,更要感受服务氛围。造车新势力们早摸准了门道,展厅做得像高端咖啡馆,服务贴心得像私人助理;而腾势却走着比亚迪的老路,卖车方式没什么新花样。渠道建设倘若不与时俱进,高端用户很难买单。你花30万买车,可连体验都和十来万的车没什么差别,这钱怎么舍得花?

腾势Z9销量低,品牌力难突破,购车体验待提升-有驾

宣传打法也让人直挠头。腾势仿佛怕人不知自己“技术强”,总把各种参数罗列在宣传册上。可坦白讲,能把车做到极致的核心技术,不会靠PPT打动人。“豪华”的真正定义,是开出去让别人认出来、心里觉得值,而不是让一堆数据说服你。宝马、奔驰用“驾驶乐趣”“身份象征”打动用户,腾势却还在讲“自己比竞品多了几个配置”。用户真正记住的,是体验和情感,不是冷冰冰的数字。

腾势Z9销量低,品牌力难突破,购车体验待提升-有驾
腾势Z9销量低,品牌力难突破,购车体验待提升-有驾

这场销量滑坡其实早有预兆。比亚迪的汉、唐,本有机会登顶自主高端市常可资源一分,定位混乱,品牌光环逐渐稀释,用户也就跟着跑了。现在的比亚迪汉L还有点势头,但再也没有当初那种“一代神车”的气场。原因正是自家品牌战略的“左右互搏”——既想做民用领跑,又要冲击高端市场,结果两头不讨好。

腾势Z9销量低,品牌力难突破,购车体验待提升-有驾

相比之下,智能电动车新贵们明显更懂“讲故事”。理想把自己定位为家庭用车,直接锁定目标人群;小米造车先甩流量再堆品牌,频频拉高认知。腾势却还在学老派车企,舍不得从比亚迪的舒适区里跳出来。明明技术不弱,却憋不出一个能让消费者记住的品牌心智。你可以说腾势Z9产品本身没毛病,但市场上真正的较量,早已不只是硬件的对碰,而是品牌力和用户认同的争夺。

腾势Z9销量低,品牌力难突破,购车体验待提升-有驾
腾势Z9销量低,品牌力难突破,购车体验待提升-有驾

有人建议腾势学蔚来,养社群做活动,聚粉丝攒口碑。确实,蔚来花了好些年,才养出铁粉效应。但腾势没这种耐心,也没下定决心搞深度运营。现在的腾势,还没让消费者觉得“买腾势是个有范儿的决定”,只是勉强算个“更贵的比亚迪”。你想把米卖出黄金价,得先把自己的故事讲圆满——而腾势,故事还没讲好台词,观众早就哈欠连天。

归根到底,腾势卡在自己的惯性里。手里技术不错,资源不少,却在品牌和体验上踌躇不前,像个优等生猛扎“考前突击”,就是考不出高分。未来会怎样,没人能准确预测。如果再按老套路走下去,市场大概率不会手下留情。对于腾势而言,下一步的自我突破和战略转型,才是真正的生死关卡。结局如何,我们且看且思。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