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市场里有个事儿,让不少懂车和不懂车的人都觉得挺纳闷的。
有这么一款车,想当年也是风光无限,落地价怎么也得六十多万,算得上是成功人士的低调座驾。
可现在,市场风云变幻,这款车的身价可以说是一落千丈,优惠力度大到让人咋舌,最后四十多万就能提到裸车。
按理说,降了将近二十万,这得是多大的吸引力啊,经销商门口不得排起长队?
可现实却结结实实地给了所有人一个意外,就在不久前的8月份,这款车在全国范围内,总共就卖出去了276台。
这个数字,放在今天任何一个热门车型面前,可能也就是人家一两个小时的销量。
这款车,就是大众品牌的旗舰级SUV——途锐。
很多人就想不通了,这车底子那么好,号称是换了壳的保时捷卡宴,技术和品质都是顶级的,怎么价格都降到这个份上了,还是没人愿意买单呢?
这背后其实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仔细分析下来,它今天的尴尬处境,主要是被四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给牢牢困住了。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它所处的这个四五十万的价格区间,竞争实在是太残酷了,简直就是神仙打架。
咱们普通人攒下这笔钱买车,心里肯定都有个小算盘。
一部分人买车,特别看重品牌带来的那种“面子”和社交价值。
手握这个预算,他们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
稍微添一点,就能摸到宝马X5L或者奥迪Q7的入门版,车头那蓝天白云标和四个圈的标志,开出去别人一看就知道这车价值不菲。
就算不加钱,同价位里也有凯迪拉克XT6、林肯飞行家这些美系豪华品牌,它们尺寸巨大,外观霸气,内在舒适,那种豪华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还有雷克萨斯RX,凭借着稳定的质量和独特的东方豪华理念,也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在这些响当当的豪华品牌面前,途锐挂着一个大众的“VW”车标,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尽管懂车的人都知道途锐是好车,但在很多普通人眼里,大众就是一个亲民的品牌,花五十万买一台大众,总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有点“想不开”,这种品牌定位上的先天不足,让它在高端消费群体里很难抬起头来。
那么另一部分消费者呢,他们可能不那么在乎品牌,更看重的是性价比、科技感和实际的用车体验。
在这条赛道上,途锐又遇到了另一群更强悍的对手,那就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新能源品牌。
你看看现在的理想L9、问界M9,它们给消费者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车里面有大屏幕、有冰箱,座椅能按摩,空间大得像个移动的客厅,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做得非常出色。
这些新势力品牌,非常精准地抓住了中国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把车打造成了一个智能、舒适的移动空间。
相比之下,途锐虽然也强调自己的配置高,比如有空气悬架、有抬头显示,但这些传统的机械和舒适配置,在新能源车那种颠覆性的科技体验面前,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
所以,途锐就这么被夹在了中间:向上,品牌豪华感拼不过传统的豪华品牌;向内,科技感和性价比又被国产新势力远远甩在身后。
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定位,是它销量上不去的根本原因。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这车的外观设计。
对于一款旗舰车型来说,一个有辨识度、有气场的造型至关重要。
可惜的是,现在的这一代途锐在设计上实在是太“大众化”了。
它采用了大众的家族式设计语言,整个前脸和车身线条,看起来就像是一台被放大加高了的途观L。
这种设计不能说难看,但确实是太普通、太低调了,缺少了作为一款顶级SUV应有的那种霸气和专属感。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早年间的第一代、第二代途锐,那可是硬汉形象的代表,外观设计充满了力量感,一看就不好惹。
而现在的途锐,变得更加城市化、更加精致,但也因此失去了自己最独特的个性。
消费者花大几十万买车,除了实用,也希望车能彰显自己的品味和个性。
当一款车的外观平淡到很容易被淹没在车流里,甚至会被人错认成是二十多万的车型时,它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这种过于内敛的设计,放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已经很难打动人心了。
第三个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实在的硬伤,那就是它的车身尺寸和内部空间。
途锐的官方定位是中大型SUV,但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它的具体数据,就会发现它其实并不算“大”。
它的车长不到四米九,轴距也只有两米八九,这个尺寸在五年前或许还算主流,但在今天这个以大为美的中国市场,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尤其是和那些动辄车长超过五米、轴距超过三米的国产新能源SUV相比,途锐在空间上完全处于下风。
中国的消费者买这个级别的车,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满足全家出行的需求,对后排的乘坐空间和后备箱的装载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途锐的空间表现,别说跟理想L9这些“大家伙”比,就是跟一些同价位的豪华品牌中型SUV比,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矛盾的现象:消费者付出了中大型SUV的价格,却没有得到相应宽敞的空间体验。
这个短板,对于注重实用性的家庭用户来说,是很难被忽视的。
最后一点,是一个看不见但非常关键的成本问题,那就是后期的使用和维护费用。
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是大众品牌的车,那保养维修起来应该不会太贵吧?
这个想法用在途锐身上,那就完全错了。
前面提到,途锐和保时捷卡宴、奥迪Q7出自同一个高端平台,这意味着它的许多核心零部件,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悬架等,都是和这些顶级豪车共享的。
这就直接导致了它的维修保养成本居高不下。
去4S店做一次常规保养的价格,可能就是普通大众车的好几倍。
如果不小心出了事故,需要更换零件,那维修账单上的数字更是会让人心疼。
所以,途锐就呈现出一种“平民的品牌,贵族的身份”的特质。
买车的时候,因为巨大的优惠,感觉捡了个便宜,可一旦开始用车,高昂的保险、保养和维修费用就会提醒你,这其实是一台血统纯正的进口豪华车。
这种“买得起,养不起”的潜在风险,也劝退了大量理性的消费者。
综合来看,途锐的销量惨淡,并非是它产品力不行,而是在如今这个变化飞快的汽车市场里,它在品牌、设计、空间和成本这几个关键点上,都没能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和期待,最终被市场边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