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买越野车的,真不少。我上周朋友张涛跟我抱怨:昨儿试驾那辆V27,动力够猛,就是后排还真不宽敞。他说这话的时候,我就反复想着,这车到底是拉着家里人出去撒欢儿,还是跑山路硬碰硬呢?
先说说这车的架构吧。奇瑞这次给V27用的还是承载式底盘,和传统硬派越野的非承载式(也就是那个越野圈儿里常说的车架车身分离)不一样。用买菜车底盘套个牛逼外壳,省成本,但是真硬派的越野功能自然会受限。有点像你买了个大号的旅行箱,结果自带的轮子没法太野地拖行,挺尴尬。理解吧?硬核越野粉得出点力气说,这承载式架构用得好,但别打着越野旗号吹自己能翻山越岭,到头来还是家用型越野。
V27的尺寸比前代V23大了不少。轴距加长了有120毫米多,我翻看了下笔记,实际车长超了4.7米。这个体量放进城里倒是挺稳重,有种老派硬汉的感觉,尤其是那个外挂式备胎,朋友圈里不少人看到直夸这才是越野该有的样儿!但大家得清楚,市面上比它大块头的那几个更地道的越野车,底盘和悬挂设计都更复杂,能顶着沙石和沟坎的压力似乎也更扎实。
说到动力,奇瑞这车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增程版的方案。1.5T发动机配电池,纯电续航能冲两百公里,整车续航破千公里。实话讲,我刚开始听这数字时还挺怀疑:纯电200公里跑山路,多数电池很快掉性能,冬天怕是不太顶用。但我后来想想,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毕竟增程器能帮着发电,电池电量用完也不是直接趴窝,只不过油耗和实际续航还得打问号。
朋友修车的李师傅跟我说:这种车四驱都要三百多千瓦,开着山路加速不少,比家用SUV利索多了。不过动力大了负担也大,电池保养成本肯定要提高。他说这些话时,我体会到动力越猛,车的维修成本和保险也不低。这不禁让我质疑,奇瑞是想把V27推到人人买得起的硬派越野行列,还是在卖理想化的全能车?(这段先按下不表)
空间设计上,这车灵活得让我有点意外。七座可以变五座,这对带娃家庭或者短途玩乐的人来说是硬菜。后排座椅一收,后备箱出现大平层,帐篷、野餐篮通通放进去不是问题。不少车主吐槽第三排腿部空间紧张,但我估计这属于小城市常态,毕竟主流七座大SUV后排往往如此。话说,你有没有想过那些一大家子出去,而车里堆满了行李和装备呢?那第三排到底能不能撑住?得自己去4S店坐坐才知道。
价格方面,我看到的市场反响蛮有意思。V23上市时价格在15万左右,很带感。V27起步价涨了3到5万左右,跟目前市面上同价位几个新兴越野品牌硬碰硬。坦克500和岚图FREE都是劲敌,前者硬派精致,后者也是新能源增程全能,配置层面旗鼓相当。买家们纷纷在底价和配置间权衡,生怕入坑花大钱买个半吊子越野,这焦虑感挺浓烈。有意思的是,销售那边传话:这个价位,优惠幅度通常不会太大,毕竟奇瑞给了不少高端配置支持。我心里嘀咕,这可真是卖家市场了。
我自己有时候觉得写汽车报道真费劲,尤其是这种刚出来的新车型信息还没全,数据是估算,车主体验少,还有那么多未知数。估计奇瑞这车1.5T发动机的长远耐用性如何?增程系统的稳定性如何?用户能不能真的摆脱里程焦虑?这都得过几年市场反馈了才能定论。但谁不想先睹为快,去试试呢?
说实话,我个人没细想过,为什么奇瑞不直接上大排量发动机+传统燃油四驱,而要搞增程式?估计一方面是应对新能源政策,另一方面也是降低成本和排放压力。可这样弄,反倒成了半燃油、半电动,技术压力和维护难度双双上升。怪不得部分老车迷听到就皱眉头。
有次我跟张涛一起去试驾中心,他边摸着方向盘边叹气说:你说怪不怪,咱们这帮人就喜欢硬派,而且啥都想兼顾,做出来的反而不讨全部人喜欢。听他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汽车市场这事儿,永远没办法讨好所有。技术、价格、外观、实用性、品牌情感……每个点都能掰扯半天。
这车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平民硬派全能车?还得看市场反响和后期口碑。奇瑞的研发团队据说花了大半年紧密测试,涉及温度、续航表现、动力输出稳定,这些技术细节也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未来两年内查查维保成本、折旧率,再来算算百公里油电费用,才能更准确下结论。粗略估算的话,增程版的百公里综合花销大概会比纯燃油车高出20%左右(样本少,见谅)。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在四儿店里仔细瞄过V27的细节,车内中控台的质感比我预想的强了不少,按键布局也没有那么拥挤。小细节见真章,这种做工是能感受到预算往实际体验上倾斜,不是单纯攒配置来撑面子。
你觉得你18万上下预算,刚好想买个能带家人周末去郊游的越野SUV,V27会是你的首选吗?还是更看重发动机纯净性能和品牌认可度?这边儿我留个问题,我自己还挺想试试那套四驱能不能真扛得住车友们平时说的越野考验,到底是花拳绣腿还是拳拳到肉,大家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