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不够,价格来凑? 这套老玩法在如今精明消费者面前已经行不通了。
捷达VS8在去年9月上市时,凭借“中型SUV仅售9.59万起”的标语吸引了不少目光。 然而上市首月1278辆、次月1647辆的销售数据,却让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遭遇了尴尬开局。
这辆车长仅4米6出头的“中型SUV”,轴距2731毫米,实际尺寸比同价位的吉利星越L还小一圈。 而星越L尚且自称紧凑型SUV,捷达VS8的“中型”定位自然引发消费者对宣传真实性的质疑。
名不副实的“中型SUV”定位
捷达VS8的车身尺寸为4629/1851/1624毫米,轴距2731毫米。 与同门师兄VS7相比,尺寸增加微乎其微。 这种“拉皮式”换代难以说服消费者其为真正的新车型。
市场上主流中型SUV如大众探岳等,车身长度普遍超过4.7米,轴距多超过2.75米。 相比之下,捷达VS8的尺寸明显小一号。 就连本田CR-V这类紧凑型SUV,实际空间表现也优于VS8。
这种定位与实物的差距,导致潜在消费者在第一印象中就产生了信任危机。
老旧动力与寒酸配置的双重短板
捷达VS8搭载的依然是那台大众EA211系列1.4T发动机,最大功率110千瓦,匹配爱信6AT变速箱。 这套动力总成虽然成熟可靠,但动力表现和燃油经济性已落后于时代。
与长安蓝鲸1.5T发动机的138千瓦功率相比,捷达VS8的110千瓦输出显得相形见绌。 WLTC工况下6.95L/100km的油耗,也比同级别车型高出不少。
配置方面,低配车型缺乏倒车影像、无钥匙进入等基本功能,方向盘还是塑料材质,座椅采用织物面料并需手动调节。 全系仅顶配配备自动空调,车载ETC还需额外支付500元选装。
价格陷阱:看似亲民实则尴尬
捷达VS8的官方指导价定为9.59-10.99万元。 这一价格区间初看颇具吸引力,但细究之下却暗藏玄机。
七万多即可入手大众途岳高配版,配备天窗、LED灯和自动空调等齐全配置。 若预算稍增至14万左右,便可买到探岳2.0T版本,其配置水平明显超越VS8。
在自主品牌阵营,同价位的长安CS75 PLUS、吉利博越L等车型,不仅在尺寸上超越VS8,配置更是全面领先。 VS8处在“比上不足,比下也无优势”的尴尬境地。
品牌认知:没有大众标,丢了魂
捷达品牌自2019年从大众独立以来,一直试图打造“德系品质、亲民价格”的形象。 然而市场反应表明,消费者对“没有大众车标的捷达”认可度有限。
独立后的捷达品牌,既不能完全享受大众品牌的光环,又要在自主品牌的性价比围攻中求生。 这种“上下不靠”的定位,让捷达VS8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如今消费者购车越来越理性,不再轻易为“合资血统”的虚名买单。 他们更看重实实在在的产品力、技术先进性和用户体验。
营销创新难掩产品力不足
面对上市前的负面舆论,捷达团队为VS8设计了精心策划的营销方案。 他们通过联合中汽中心发起行业首个十字叠加碰撞挑战,邀请汽车之家进行11.6吨沙土集装箱压顶测试等创新营销方式,试图扭转用户对安全性的质疑。
这些营销举措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 VS8安全传播阶段曝光量突破1亿次,安全属性联想度提升至19.3%。
然而营销只能引起关注,真正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还是产品本身。 VS8在产品力上的硬伤,不是营销创新所能弥补的。
前车之鉴:斯柯达的警示
捷达目前的困境,不禁让人联想到大众集团另一个品牌——斯柯达的遭遇。 斯柯达也曾依托大众技术底蕴,主打“性价比”,但最终因品牌特色不足、产品更新缓慢而逐渐边缘化。
捷达VS8似乎正在重蹈覆辙:缺乏鲜明品牌标识,产品力与主流市场脱节,价格优势又不明显。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的今天,仍守着老旧平台和动力系统,自然难以吸引现代消费者。
纵观汽车市场,吉利星越L、长安CS75 PLUS等自主品牌车型,不仅在尺寸上超越VS8,更在配置、动力和智能化方面全面领先。 而大众途岳、探岳等合资车型在终端优惠后,也与VS8价格产生重叠。
市场不会因为一款车“便宜”就买单,消费者要的是“物有所值”。 捷达VS8若想真正突破困局,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定位,在产品力上做实质提升而非表面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