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在研究比亚迪唐DMi26款,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咱们这些不算总是在汽车厂里泡郭的路人,能从中看出点门道就算不错了。你说,底盘这块儿,升级了五连杆,也算是用料上有所改进,但这个改动,本质其实也就像做节目时换个主持人,换汤不换药。用料上我看,之前的那个三连杆,魔改到五连杆,感觉就像随便扔了个新配件,材质一变,从铝合金变成了铸铁,铁的,重了不少。
我曾经翻了下笔记,G轮胎重量减轻了,车 weighs 2.3吨左右,刚好比同价位的燃油车重,可能也是因为铁皮车门、铁电池,死沉死沉的,开起来像块大铁块。你会问,买车哪个人会趴车底?我还真见过车主喜滋滋地告诉我:我还特意掏了个小凳子,翻了两下底盘,哈哈哈。很有特色,倒也是现场一景。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外观这方面,难道就没有什么改动?其实颜值变化不大,但更多人喜欢旧款,看着熟悉,对比思维太强烈了。像我有个朋友,去年刚买了新款唐,说实话,外观没老款顺眼,但动力上,坚持认新潮。性能表现,整体差距明显——尤其是底盘良莠不齐。这就让我琢磨,唐DMi这款内在差点意思,和唐L还是有差距的。
咱们也油改电这个话题,终归还是油改电。虽然升级了悬挂,但你得知道,这底盘本身就是一堆垃圾。我身边一修理工说:油改电的底盘,几乎都是死沉,死沉再加上铁皮,一炷香时间都挺重的。这要比起一些同价的插电混动,比如长安UNI-T PHEV(成本估算350块油钱,170块电费,每百公里耗电8度左右),就差了不止点儿。你说,这底盘还怎么要求性能?明明就是一堆铁皮垃圾堆。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段车底照,油改电的底盘布局其实也挺简单,就是一堆钢架拼凑出来。配合现在的设计,尾箱底部的储物空间都被缩减了好多,好多买车的朋友都说储物空间太差。如果尾箱还能伸下来,容量可能会大点(其实有人提议把尾门设计成翻盖式,但成本又是一大担忧)。
你会不会觉得,买比亚迪唐DMi,真是舍本逐末呢?毕竟,油改电这个方案本身就带点草率。就拿前驱车来说,前桥电机在前面,不像四驱版那样,动力传递更自然。但DMi一直没有出四驱版本,从老款开始就是两只船。这让我想,是不是比亚迪觉得,配四驱麻烦太大?还是根本没打算给这个系列做四驱?我估计,内部可能觉得没必要——但实际使用起来,性能差别还是挺明显。
你说,谁会告诉我,买车的人真会考虑这些底盘细节?除了少部分汽车发烧友,大多数人只关心油耗、空间和颜值(这点我特别清楚)。其实我最期待的,就是能不能把后备箱改大点,毕竟装个行李箱这个需求,谁都用得上。
讲起来,很多人对4驱关注不多,但我在市场上也遇到个奇葩,有人说:我买这款DMi,主要就是怕堵车,出门照样能用。我心想,真是用心良苦。但事实是,油改电的性能不咋地,特别在滑和泥地上,一个电池包就像个硬柿子——你知道,底盘的硬度但凡遇到点难题,都会崩盘。
这个时候,又跑题一下——你有没有想过,实操差别和理论差别,有多大?比如说,长途驾驶,电池续航还能撑多久,百公里电耗大概是8-10度(我其实没仔细算,但估算),如果开到100公里,电费差不多在8块左右,燃油车可能用掉六七十块钱。在这个价格差别下,性能和油耗差异也就能理解了。
突然想到,为什么我觉得这底盘改造其实挺翻车的?哈,其实也不是,主要还是感觉有点虚——没做到像唐L那样的稳。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这个升级用料看似用心,实则硬凑的原因吧。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倒觉得,或者说比亚迪是不是太快赶潮流了?毕竟,油改电这个事,谁也不敢打包票说绝对不出差错。)
最后问一句,未来油改电还会有什么惊喜吗?还是只能在底盘上下点功夫?如果能把尾箱空间多点,可能会让人心动点吧。你怎么看这个底盘升级?会不会影响你下一次的购买决策?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