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脱离小米后,这一电动车品牌6个月狂赚12亿!

上半年狂赚12亿,销量半年超去年全年——九号电动车这份成绩单,让不少人惊讶:脱离小米生态链后,这个曾经的“代工选手”,怎么成了两轮电动车行业的黑马?更有意思的是,它的车标被“精神小伙”当成社交货币偷着抠,反而从侧面印证了它的火爆。咱们从经济角度,拆解九号逆袭的底层逻辑。

谁也没想到,脱离小米后,这一电动车品牌6个月狂赚12亿!-有驾

一、12亿利润背后:两轮电动车成“绝对功臣”

先看九号上半年的核心业绩数据,每一组都藏着清晰的经济结构逻辑:2025年上半年,九号总营收117.42亿元,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不仅创下历史新高,甚至超过了去年一整年的业绩;毛利率也从去年年末的28.2%提升到30.4%,意味着每卖100块钱的产品,赚的利润比之前多了2.2块。

撑起这份业绩的,是两轮电动车业务。今年上半年,九号卖出239.25万辆电动车,带来68.23亿元营收——要知道去年一整年,它的电动车营收才72.11亿元,相当于半年就快追上去年全年。经销商的数据更直观:北京一位经销商说,今年上半年销量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终端市场的热度直接反映在业绩上。

对比九号的入局时间,更能看出这份成绩的含金量:它2019年才正式做电动车,比雅迪、爱玛这些“老大哥”晚了很多,但2020年就卖出11.4万辆,短短几年就从行业新人冲到前排。这种“后发先至”,背后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捕捉。

谁也没想到,脱离小米后,这一电动车品牌6个月狂赚12亿!-有驾

二、卖得贵还卖得多:九号抓住了“年轻人的钱包”

很多人好奇,九号电动车均价4000元左右,比市面上大多电动车贵,但为啥销量还能涨?从经济角度看,它踩中了“差异化竞争”和“需求匹配”两个关键点。

首先是精准抓年轻人需求。当代年轻人对代步工具的需求变了:比起四个轮的汽车,两轮电动车更灵活,堵车时能穿梭,停车也方便。九号刚好把年轻人的喜好装进去:外观上,机甲感前脸戳中男性消费者,连“精神小伙”都喜欢;功能上,智能化成了核心卖点——无钥匙解锁、能接电话听歌的切换键、智能车机系统,这些比传统电动车更符合年轻人的使用习惯。

其次是政策红利的助推。今年开年,两轮电动车也有了“国补”,比如广东换购能补500元;加上新国标发布,经销商要清理库存,不少地方出现打折活动。浙江有网友就用国补后1614元买到了原价2699元的九号A2Z35C,相当于打了6折。政策补贴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自然带动销量增长。

还有它的销售模式优势:采用“线上成交,线下履约”,线上线下价格一致。这种模式和新能源汽车类似,避免了传统线下店“加价”“价格不透明”的问题,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也减少了渠道成本,间接支撑了毛利率的提升。

谁也没想到,脱离小米后,这一电动车品牌6个月狂赚12亿!-有驾

三、从小米“代工”到自主逆袭:“去小米化”的阵痛与转机

九号的逆袭,绕不开和小米的“解绑”。早年间,它是小米生态链的重要成员:2012年高禄峰和王野创立的“鼎力联合”(九号前身),早期靠给小米代工平衡车、滑板车起家,小米的流量和渠道让九号的平衡车快速打开市场。2015年那场“蛇吞象”收购更关键——九号通过股权融资+银行贷款,全资收购了全球平衡车霸主SEGWAY,借着小米、红杉等资本的支持,从国产小品牌变成全球平衡车龙头。

但“绑定”也有代价:2014-2020年,靠着小米和SEGWAY的背书,九号发展很快,但利润不高;而且到2019年,平衡车、滑板车业务见顶,必须找新的增长线。于是九号做了两个关键决定:一是2020年启动“去小米化”,二是入局两轮电动车赛道。

“去小米化”初期也经历阵痛:平衡车、滑板车增速放缓,营收出现压力。但这也倒逼九号加速电动车业务的开发。它很清楚,和雅迪、爱玛正面拼低价、拼渠道不现实,所以选择押注“高端智能化”赛道——用更高的价格、更智能的功能,避开低价竞争的红海,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事实证明,这个选择选对了:高端市场竞争没那么激烈,且消费者愿意为智能化付溢价,刚好支撑了九号的高毛利率和高销量。

谁也没想到,脱离小米后,这一电动车品牌6个月狂赚12亿!-有驾

四、电驴“占领”大城市:市场火爆背后的机遇与问题

九号的火爆,也是整个两轮电动车行业升温的缩影。现在一线城市里,电驴成了很多人的“代步神器”:截止2024年,北上广深四座城市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都超过500万辆,北京甚至有“中产三件套从始祖鸟换成电驴、防晒外套、帆布袋”的说法。

从经济需求看,这是“通勤成本”和“便利性”权衡的结果:大城市堵车严重,地铁早晚高峰拥挤,电驴能灵活穿梭,通勤时间更可控,使用成本也比汽车低(不用加油、停车费便宜)。这种“性价比”让电驴的需求持续增长,今年一季度行业头部品牌都受益:雅迪销量超400万辆,爱玛营收62.32亿元,整个行业都在增长。

但火爆也带来新问题:交通隐患凸显。2023年广州因电驴引发的交通事故超1500起,市民甚至提议“限行”;其他一线城市也有类似情况。原因很简单:早期城市道路规划没考虑电驴的普及,即使有非机动车道,也大多较窄;加上外卖小哥数量增加,电驴使用频率高,进一步加重了安全风险。

谁也没想到,脱离小米后,这一电动车品牌6个月狂赚12亿!-有驾

新国标的实施,又给行业带来新的竞争规则:雅迪、爱玛等头部品牌已经提前拿到新国标认证,抢占了先机;如果其他品牌没能及时跟进,可能面临转型或淘汰。对九号来说,虽然目前在高端智能化赛道有优势,但也需要应对新国标的合规要求,以及比亚迪等“跨界选手”入局带来的竞争压力。

五、未来:九号还能继续“狂飙”吗?

从目前看,九号的优势还在:高端智能化电动车赛道还没到天花板,年轻人对智能代步工具的需求还在增长;上半年12亿的净利润和30.4%的毛利率,也说明它的盈利模式是健康的。但挑战也不少:新国标实施后,合规成本可能增加;比亚迪等跨界玩家入局,会分走一部分市场份额;而且随着更多品牌跟进高端化,九号的差异化优势可能会被削弱。

不过,至少从上半年的业绩和市场热度来看,九号已经证明了自己脱离小米生态链后的自主生存能力。它的逆袭逻辑也很清晰:找到市场需求痛点(年轻人需要智能、好看的代步工具),避开正面竞争(不拼低价拼高端),借助政策和模式优势(国补、线上线下同价),最终实现业绩增长。至于未来能否继续“狂飙”,还要看它在新国标合规、应对跨界竞争上的表现——这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