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进俄罗斯,政策翻转,拉达市场反超

一看到俄罗斯又搞动作,心里头就有点膈应。这两年去趟莫斯科站在街口,最显眼的车标都快成了奇瑞、吉利、长城,外加一拨比亚迪、上汽、荣威,真就谁还记得三年前的大众、丰田、福特,走了之后,整个城市仿佛成了中国车的大型展场。结果政策一个拐弯,外头中国品牌眉头一皱,发现套路深得不像话。

政策啥意思,表面说是保护本国产业,实则让进口车成本飙升,平行进口一道闸,报废税一刀下去,直接堵住大门口。中国厂家的市场份额,三下五除二被拉达挤走了,仓库库存一堆,渠道怎么处理,大家心里清楚。钱是投入了,人是去了,服务保障都跟上了,市场扩得飞快,谁能想到这年头还是走到了别人一句话就得减仓撤退的地步。

中国车企进俄罗斯,政策翻转,拉达市场反超-有驾
中国车企进俄罗斯,政策翻转,拉达市场反超-有驾

政策还没出来前,拉达遇上西方制裁,一时半点喘不过气,别说什么零部件供应链,家底子都快见底。中国品牌一拥而上,把市场盘活了,街头巷尾都是“东方来车,价格还能打下来”。本来走得挺顺,可人家反手一起补贴、放低息贷款,合着是借中国渠道先养温了自家品牌,再转身收拾你,操作教科书级别。

套路玩明白了,拉达销量飙了三成,中国厂商怀疑人生,库存堆楼道,厂子老板怎么算都觉得不值。外行人看“兄弟合作”,内行人都心凉——中俄没少做生意,可汽油车、电动车、混动一线拉开,谁都知道生意归生意,算盘得分开打。

更有意思,俄罗斯嘴上说本土优先,手里底气还是靠中国供应链。变速箱搞不出来,电池、电驱、电控要中国供着,结果挂上拉达牌,宣传海报直接写“国产第一”,谁都明白其中功夫。电池还正经得进口,但一到宣传口径就翻篇,俄罗斯老百姓要是真全信了,真就“买国产扶本国”,只不过这国产外皮里头,心脏多半还是中国货。

可事赶到说拆桥就拆,学得贼快。政策是一刀切,国产车轻松上路,进口要加钱,中国产业链喂出来的拉达就这样起死回生。更关键,人家还不是小打小闹,要得是全套,技术、工艺、服务标准都想学,等有一天真学成了,想踢你比谁都麻溜。往年欧美品牌退出,被俄罗斯大加宣传“国产崛起”,中国品牌进来了,感染力十足。可是政策变脸快,学会了就要收拾你。这一招老修炼了。

看着中国车给拉达供动力、照门面,也要贡献售后和供应链,还得提心吊胆地守好技术。俄罗斯技术转让门槛一提,合作谈判掰手指头,仿佛不光让你赚钱,更要握紧你核心,每当让中国同意授权,转过头来本国申请专利,简直是“顺手牵羊”本羊。“卖给你,还要教你怎么自己造”,这种事搁谁心里都不是事儿。

这套操作熟悉。之前美国科技制裁,哪一步不是明面上出招,也算讲规矩,强大归强大。但是俄罗斯是另一套,前脚跟你合作赚油气钱,后脚市场上盯着你的腰包,还能一口气让中国车企左右两难,两头受气,气氛够窒息。美国来划线,至少知道对着谁,出手干脆。俄罗斯一面合作一面防备,分分钟让人忐忑。普京面上风轻云淡,背后心思藏得紧,不着痕迹地给中国车设障碍——表面的“兄弟”,骨子里算盘敲得更响。

中国车企进俄罗斯,政策翻转,拉达市场反超-有驾

现在中国品牌很难受。卖车不划算,税一出来没人买;建厂风险大,投资进去,万一经济崩盘,卢布大跌业务歇菜,亏得比谁都惨。投入和回报随时能变脸,指望一片天,结果下雨下得最凶。

外头讨论中国要不要全力深耕俄罗斯,大多数企业真就犹豫了。拉达销量太亮眼,政策还一边倒地帮自家人,表面繁华,实则暗藏雷。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俄罗斯篮子里,下场还能怎样?政策合着外国人转口粮,资金合着补自家人。拉达吃肉喝汤,还要拿骨头吸骨髓,动作干脆直接。中国车企投进去的钱,变成拉达起飞的底气不说,回头还得防两头堵。

中国车企进俄罗斯,政策翻转,拉达市场反超-有驾
中国车企进俄罗斯,政策翻转,拉达市场反超-有驾

本来觉得大家都是制裁背景下的同行,市场搞起来互利共赢。等市场慢慢恢复,反正西方品牌不再来,怎么也是中国和俄罗斯瓜分马路。现实呢,东风一吹就冷。市场空间是大,下手政策,谁都跑不过去。网友吐槽,用中国链子养自家车,等自家车稍微喘气,反手就是“国产保护”,绝了,这局算是见多识广。

中国车企进俄罗斯,政策翻转,拉达市场反超-有驾

现实无法躲,市场里没有真正的同情。普京微微一笑,背后大旗是为自己人稳路。美国在一边打拳头,俄罗斯学会划线,真正放在中国身后的威胁,按说不是谁明着喊口号,而是朋友变成对手那一刻,来得分外突然。*

中国企业得想明白,俄罗斯市场能赚快钱,但风险和不确定同样重。老问题一句——市场不能只押一边。放弃独立研发,只靠对方市场,等人家熟悉了一套操作,守不住就白搭。*毕竟历史摆在那里。过去的教训不少,每一轮政策变动,笑到最后的,还真不一定是先入场的。谁在幕后光杆拱火,一眼能看出来;普京微笑背后的算盘声,一听就带味,俄罗斯“最大赢家”这套说法,说得出来,做得更明白。

中国车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但也要做好最糟心的打算。谁才是真正最靠近、最难应付的威胁,有时候不在远处高调叫嚷,而是身边突然收紧政策的那一只无形手。风暴就在那里,真正考验的,没准不是谁最善变,而是谁能稳住心态,未雨绸缪。市场有变,下步棋,谁稳谁才有未来。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