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销量第一,小米产能受限,问界M8表现亮眼

一米穿四界并未出现,鸿蒙智行蝉联第一,问界单品牌也是第一!

造车圈的热闹永远不会让人失望。上周新能源销量榜揭晓,鸿蒙智行以1.24万台的成绩稳坐头把交椅,所谓“一米穿四界”的激情戏码最终没有上演,反而是问界M8直接跃升至5660台,让不少想看华为系“狗咬狗”的吃瓜群众失望收场。很显然,鸿蒙这盘棋越下越稳,丝毫不给竞品留出太多反扑的空间。

问界M7的降价促销堪称“重锤落地”,单周销量立竿见影地达到1440台,把自家的“亲弟弟”智界都整得有些尴尬。余承东对智界的操心也快赶上老母鸡护崽:从推送ADS3.3自动驾驶,到大张旗鼓地更换车标,就差亲自去4S店端茶倒水、擦玻璃了。至于尊界S800,虽然宣传不多,倒是悄悄摸摸连续两周交付过百,稳扎稳打攒订单,活脱脱就是当年问界刚出道时的光景。低调但不低能,显然是在为后发制人默默铺路。

反观小米,就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味道。手握每周万单的新增订单,却因为产能卡脖子,只能交付7590台。SU7的抢手程度颇有几分当年红米K30的既视感,顾客买车还得像抢茅台一样默默排队仨月,雷总直呼:“工厂还不赶紧给我改产线?”小米造车的这点空间焦虑,想必连酷爱排队的苹果粉也要侧目。

当然,新能源领域的“座次”早已悄悄洗牌。零跑、小鹏表面上牢牢占据亚军、季军,但和头部鸿蒙之间的差距,怕是比北京市中心到天津滨海还要远。表面热闹,实际压力山大。他们就像冲刺马拉松的第二梯队,明知无望第一,却也得咬牙不掉队。可惜销量是冰冷的,现实更无情。

这波销量之争最狠的莫过于问界M8、M9这兄弟俩,加在一起接近8000台,近乎把BBA(奔驰、宝马、奥迪)中高端燃油车型按在地上摩擦。现在能想象吗?奔驰GLE车主开到街上,说不定会被问界新贵们一顿围观:“哟,这不是古董车吗?”新能源车主的优越感,仿佛瞬间超车十年。

鸿蒙智行销量第一,小米产能受限,问界M8表现亮眼-有驾
鸿蒙智行销量第一,小米产能受限,问界M8表现亮眼-有驾

值得关注的是,智界虽暂时数据难看,但鸿蒙手上还有三张王牌没出,下半年逐步上新,新能源领域谁能稳住还真难说。一套组合拳下来,传统品牌恐怕连喝口水的机会都没了。到时候,这个市场谁主沉浮,可能就看谁能不断推新品、不断升级而赢得消费者好感。说白了,现在的新能源市场,不是谁技术更好,而是谁能让消费者觉得“站你这边有面子有未来”。

鸿蒙智行销量第一,小米产能受限,问界M8表现亮眼-有驾

小米其实没变,话说回来,还是那个熟悉的策略:早年做手机,产能爬坡阶段数据水分大。等自家工厂顺利爬坡,来个单周破万也不是梦。雷总会不会复刻当初的逆袭神话?这事还真不好说。小米SU7预期过高、产能跟不上时,大家都急疯了。但一旦产能爆发,说不定整个新能源圈都要“担心”一下。

反倒是传统车企,是真的该捏把汗。问界高端车型卖得比迈腾还便宜,谁还去买燃油车?有比喻道,现在的二手BBA保值率活脱脱成了“溜滑梯”,车主们心里的苦涩不用多说都明白。以后不是谁家有辆奔驰宝马能够显摆,而是看谁的新能源四驱会自动驾驶、有AI助手,“不插电都不好意思出门”,大有取代传统汽车标签的架势。

新能源的这场混战,表面看热闹,底下涌动的却是产业升级的暗流。没有产能的“明星”只能自嘲,没话题的老牌只能缩头,留得下来的,都拼着命加速转型。互联网巨头加码、科技公司下场,最终还是拼谁能让用户心甘情愿掏腰包。而鸿蒙这盘棋,最大的杀招就是稳,别的牌还藏着,节奏慢慢放、压力慢慢加。整个行业其实都明白一个道理:用户的选择不是一蹴而就、一口吃成胖子,而是谁能持久地给到他们新鲜感、安全感,以及“咱们中国品牌也能行”的自信。

所以,有人吃瓜,有人造车,有人等货。新能源汽车这场战役,远未到终局。眼下这周销量的名次,不过是长跑中的短暂冲刺,接下来怎么跑、怎么转弯、谁能最后爬坡领跑,还得看各家真本事和手里的底牌。而我们这些看客,也只能继续吃瓜,等着下一场好戏开演。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