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还需要多一个华系品牌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这个品牌能让你买到“华为灵魂+广汽制造”的车,关键是,还敢让华为说了算!
最近,广汽和华为联手打造的“华望”品牌动作频频,从招商大会到内部动员会,各种猛料不断。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被神秘面纱遮挡许久的新品牌,能够让广汽拱手,让华为“反客为主”的“华望”,究竟是何方神圣?
广汽的魄力:从闭门谈判到百亿押注
去年年初,广汽内部便传出“要与华为搞个大动作”的消息,外界的猜想和讨论就一直没停过,。果然,11月,广汽和华为就联合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说要搞个新品牌,汽车圈的讨论热度更是持续至今。
当时吃瓜群众还在猜,“这次是不是又挂个标就算合作?”结果今年3月,广汽直接掏出15亿注册了个新公司——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选址紧邻广汽研究院,被媒体戏称为“华为的第二个总部”。注册资本到位,办公室装修完,连招聘广告都挂出来了。
就在今年8月的经销商大会上,全国百强经销商悉数到场,甚至包括奔驰、宝马的核心代理商。尽管官方未透露更多渠道合作细节,但参会者普遍认为,华望提出的“低库存+以销定产”模式极具诱惑力,尤其对豪华品牌经销商而言,这种轻资产运营方式能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值得他们重点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新公司的注册时间恰好卡在广汽“番禺行动”改革启动之际,这是一场旨在整合集团资源的改革,并将华望列为“一号工程”,内部代号HG,甚至允许其绕过广汽原有审批流程,直接调用集团全球供应链体系。
在8月8日的广汽集团内部动员会上,董事长冯兴亚更是喊出“攻坚首战必胜”的口号,将华望项目提升至集团战略高度,也向全员传递了广汽此次要背水一战的决心。
合作模式有多野:华为要“反客为主”?
这套被广汽集团倾注厚望的“华为+广汽”组合拳,究竟藏着怎样的野心?最终敲定的方案显示:广汽持股低于40%,华为则以技术、渠道和团队入股,这种“轻控股”模式一举打破了传统合资车企常见的“华为出技术,我负责造车”的固有框架。
传统车企和华为合作早都不稀奇,但华望玩的是“体系级融合”,翻译过来就是:华为不仅要出技术,还要管研发、管卖车等等。据称,华为这次是将压箱底的集成产品开发(IPD)和集成产品营销(IPMS)体系全盘移植到华望。这意味华望品牌着从用户需求调研到产品定义,再到研发迭代,每一步都有华为工程师深度参与。双方的合作早已突破“物理合作”,达到了“化学融合”级别。
华望虽然是广汽发起的,但广汽持股比例低于40%!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广汽把方向盘交到了华为手里,自己则安心当起了投资人。这一决策看似冒险,但“放权式合作”既破除传统车企子品牌的“决策层级束缚”,让华望更贴近市场化运作,适配“快迭代、强创新”的竞争节奏,也为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铺平道路。毕竟华为的钱和技术都是香饽饽,谁不想分一杯羹?
“破除决策层级束缚,让华望跑得更快!”这更像是广汽“轻控股”背后的野心。据悉,华望已同步推进股权融资计划,目标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股,打造更开放的生态联盟。
新车猜想:对标百万级体验,定价面向30万级市场
尽管官方捂得严实,但行业已勾勒出华望两款新车型的轮廓。冯兴亚董事长也说了:华望将冲击高端智能新能源车市场。基本可以确认的是,华望将在明年推出纯电旗舰轿车和增程式大六座SUV两款全新车型,均剑指细分市场标杆。
说实话,华望的出现可能让不少车企慌了神。以前华为只是供应商,现在直接插手整车定义,搞不好哪天问界、智界、“华望界”就要一起霸占热搜榜了!
从闭门谈判到百亿注资,从股权重构到技术融合,华望的每一步都走在行业预期的边缘。有人说这是华为的野心,也有人说这是广汽的翻身仗。它或许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品牌,但“体系级融合”的创新模式,开放包容的股权结构,都让它具备了十分诱人的筹码。
不管怎么说,我们开到最新的趋势是:传统车企开始撕掉固有标签,科技公司开始玩命造车。那么这套尝鲜式的“广汽+华为”的新式组合拳,最终能否真正玩转“高端局”,答案就在明年上市的两款新车中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