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市场,凛冬已至。4月,蔚来仅交付两辆车,这与其说是销量,不如说是象征性的挣扎。曾经的两位数销量,如今断崖式下跌,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战略失误,还是大势所趋?
从去年两位数到今年个位数,再到如今的“2”,这惨淡的数字如同冰冷的现实,狠狠地扇了蔚来一记耳光。外部环境的冲击固然存在,但内因才是根本。高昂的售价、老旧的车型、以及迟缓的换电站建设,每一个都是致命的弱点,如同三把利剑悬在蔚来的头顶。
有人辩解,欧洲偏爱小巧车型,蔚来“水土不服”。这就好比刻舟求剑,明知河床深浅,却固执地守着旧地图。市场瞬息万变,及时的调整和应变才是生存之道。如今销量崩盘,再谈“水土不服”,不过是亡羊补牢的借口罢了。
寄希望于“萤火虫”,更像是一场豪赌。萤火虫小巧、价格低廉,似乎更符合欧洲胃口。但欧洲市场并非一片蓝海,竞争远比国内激烈。品牌认知、售后服务、充电网络,都需要巨额投入。自身难保的蔚来,如何有余力开疆拓土?这不禁让人想起楚汉相争,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即便有虞姬相伴,也难逃败局。
蔚来的欧洲困境,是战略短视的恶果。盲目扩张,缺乏对市场的精准研判,产品定位模糊,这些痼疾早已存在,如今不过是集中爆发。曾经的雄心壮志,如今的黯然失色,令人扼腕叹息。正如李商隐诗中所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商场如战场,胜败乃兵家常事。然而,缺乏应变能力,不懂得审时度势,即使曾经辉煌,也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所吞没。
蔚来的遭遇,给所有跃跃欲试的中国车企敲响了警钟。出海并非易事,切勿盲目照搬国内模式。价格、产品、服务、品牌,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否则,等待的只有惨痛的教训。
我们期盼蔚来能逆风翻盘,毕竟它承载着中国汽车的梦想。但希望与现实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否“起死回生”,最终取决于蔚来自身。正如《诗经》所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