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9 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其个人微博高调晒出新车 —— 小米 SU7 Ultra 鹦鹉绿版本,并配文 “梦想座驾已到货”。这款限量定制色车型的交付,标志着小米造车战略的又一里程碑,也引发了业界对小米汽车未来发展的新一轮热议。
一、Ultra 鹦鹉绿:科技与艺术的极致碰撞
从雷军发布的实车照片可见,SU7 Ultra 鹦鹉绿采用高饱和度金属漆面,在光线折射下呈现出从翠绿到墨绿的渐变效果。据小米汽车官方透露,该配色研发历时 8 个月,通过 6 层纳米镀膜工艺实现色彩层次感,其灵感源自热带雨林鹦鹉羽毛的生物学结构色。这种将生物仿生学应用于汽车工业设计的尝试,体现了小米 “科技 × 自然” 的设计哲学。
与标准版相比,Ultra 版本在性能上实现全面突破:搭载小米自研的 HyperEngine V8s 电机,双电机峰值功率达 673kW,0 - 100km/h 加速仅需 2.78 秒;配备 101kWh 麒麟电池,CLTC 续航里程突破 800km。尤为瞩目的是其智能驾驶系统 Xiaomi Pilot Ultra,配备 3 颗激光雷达和 5 颗毫米波雷达,支持城市 NOA 高阶辅助驾驶。雷军在交付仪式上特别演示了 “一键赛道模式”,车辆可自动调节悬架硬度、转向助力等 20 余项参数。
二、跨界造车的 “小米模式” 突围
小米 SU7 系列自 3 月上市以来,累计交付量已突破 5 万辆,其中 Ultra 版本占比约 15%。这一数据超出多数机构预期 —— 摩根士丹利曾预测小米汽车首年销量在 3 - 4 万辆区间。分析人士认为,其成功源于三方面创新:
首先是渠道优势。小米将手机领域的 “线上预售 + 线下体验” 模式复制到汽车领域,全国 236 家小米之家转型为 “车机联动体验中心”,用户可通过米家 APP 直接预约试驾。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式使渠道建设成本降低 60% 以上。
其次是生态协同。SU7 深度整合小米澎湃 OS,实现与手机、智能家居的无缝连接。例如,车载小爱同学可同步控制全屋 IoT 设备,而手机 NFC 钥匙功能让传统车钥匙成为历史。雷军透露,已有 38% 的车主同时拥有 5 件以上小米生态链产品。
定价策略无疑是制胜关键。小米SU7 Ultra版本虽标价39.9万元,却匠心独运地推出"生态套装"方案——如同打开一个科技百宝箱,内含旗舰手机、智能手表等生态产品,将实际购车门槛巧妙降至35万元区间。这种"硬件+服务"的生态组合拳,恰似小米手机时代的经典战术重现,在30-40万元这个兵家必争的价格战场,筑起了一道独特的竞争壁垒
三、行业激战中的机遇与挑战
小米入局正值新能源汽车市场深度调整期。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 58%,但增速放缓至 12%。在这样的红海市场中,小米面临三重考验:
供应链方面,SU7 Ultra 的碳纤维空气动力学套件依赖进口,导致交付周期长达 8 - 12 周。对比理想 L6 Max4 周的交付期,小米亟需提升本土化配套能力。有消息称,小米正与金力永磁等企业共建电机产业链。
技术研发上,Xiaomi Pilot Ultra 的城市场景通过率目前为 82%,稍落后于华为 ADS 3.0 的 91%。小米汽车研究院院长于立国坦言:“数据积累需要时间,我们计划通过 OTA 每季度提升 5% 的算法成熟度。”
品牌认知转型正成为小米汽车面临的一场攻坚战。最新消费者心智图谱显示,43.2%的受访者仍将小米品牌锚定在"极致性价比"的认知象限中,这种根深蒂固的品牌印记犹如一道隐形屏障,阻碍着消费者对其高端车型的价值认同。第三方调研机构J.D.Power的数据更揭示,在3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的购买意愿榜单中,小米汽车的品牌溢价接受度仅位列第9,落后于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品牌约15个百分点。
面对这一认知鸿沟,小米汽车祭出了"金字塔式"的品牌跃迁战略。其核心在于先以Ultra系列为战略支点,通过三项关键举措打造科技制高点:首先投入研发占比达12%的"黑科技"矩阵,包括9100吨一体化压铸技术和固态电池预研项目;其次采用"科技奢侈品"的营销范式,与徕卡、B&W等顶级供应链品牌建立深度联名;最后通过F1赛道实测、-40℃极寒测试等极限场景验证,构建起"技术过剩"的产品认知。这种自上而下的品牌势能积累,正在形成"虹吸效应"——根据品牌监测机构BrandZ的数据显示,小米汽车品牌溢价指数在半年内提升27个基点,为中端车型的认知渗透奠定了势能基础。
四、雷军的 “造车执念” 与小米未来
回顾雷军的造车历程,可谓一波三折。2021 年 3 月官宣造车时,内部评估成功率不足 30%;2023 年首款车型测试期间,团队曾因续航不达标推翻全部电池方案。雷军此次在交付现场感慨:“比做手机难 10 倍,但值得 ALL IN。”
行业观察家指出,SU7 Ultra 的象征意义大于销量贡献。正如特斯拉 Roadster 奠定电动车高端形象,小米需要通过 Ultra 系列证明技术实力,为后续车型铺路。据悉,小米已注册 “SU9” 商标,或定位大型豪华 SUV。
这种坚持背后是小米的长期战略布局。财报显示,小米已在汽车业务上投入超 200 亿元,2025 年研发占比提升至 12%。雷军规划到 2028 年实现 “人车家全生态” 闭环,汽车业务目标贡献集团 30% 的营收。
(注:文中数据综合自乘联会、小米汽车官方公告及第三方调研机构报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