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汽红旗公布了七月份的销量成绩单,单看数字,确实挺让人高兴的。
官方说这个月卖出去了超过三万七千辆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还多。
特别是新能源车,增长势头更猛,一下子涨了百分之六十六。
这听起来,红旗品牌就像是加足了油门,正在赛道上飞速前进。
但是,咱们老百姓看事情,不能只看个热闹,得往深里琢磨琢磨。
这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不是真的那么完美无瑕?
仔细扒拉一下里面的细节,就会发现一些让人心里犯嘀咕的地方。
首先,咱们来看看这三万七千多台车到底是怎么卖出去的。
就像一个班里考试,总平均分很高,但一看具体科目,可能有的科考了满分,有的科却不及格。
红旗现在的情况就有点像这样。
销量的大头,主要靠的是两款老牌燃油车:红旗H5和红旗HS5。
就拿红旗H5来说,一个月就卖了一万两千九百多辆,一款车就占了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这成绩确实没得说,可这高销量的背后,是实打实的降价换来的。
现在市面上去买这车,普遍能便宜四万五千块钱左右。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说白了,就是用“大甩卖”的方式把销量冲了上去。
另一位功臣红旗HS5,作为卖得最好的SUV,卖了六千八百多辆,同样,优惠力度也不小。
这两款燃油车加在一起,销量就快接近两万辆了,占了红旗总销量的一半还多。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谈新能源,都在说弯道超车,可红旗最能打的,居然还是传统的汽油车。
这感觉就像是,大家都开始用智能手机了,你家卖得最火的还是老式的功能机,虽然也能挣钱,但总让人觉得有点跟不上潮流,心里没那么踏实。
再说说新能源车这边。
数据上说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六,听着很厉害。
但仔细一看,扛起新能源大旗的,主要是红旗E-QM5这款车,七月份卖了六千七百多辆。
相信很多人在路上都见过这款车,但大多数都是挂着绿牌的出租车或者网约车。
这款车空间大,价格相对实惠,非常对网约车公司的胃口,所以在那个市场里混得风生水生。
这当然也是一种成功,毕竟销量是实打实的。
可问题是,卖给公司和卖给咱们普通家庭,是两码事。
公司买车,看重的是成本低、耐用,能赚钱就行。
而咱们老百姓自己买车,要考虑的就多了,比如品牌形象、技术先进不先进、开起来舒不舒服、看着好不好看。
所以,E-QM5在网约车市场的成功,并不能完全代表红旗的新能源车在普通消费者心里就站稳了脚跟。
真正让人觉得尴尬的,是那些被红旗自己寄予厚望,号称代表了品牌最高技术水平的“天工”系列车型。
去年年底,一汽红旗搞了个声势浩大的发布会,隆重推出了自家的“天工”纯电平台,意思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了,要跟那些新势力品牌掰掰手腕了。
当时大家都很期待,觉得红旗这回要拿出真本事了。
可现实却很骨感。
根据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基于这个新平台打造的天工06、天工05、天工08这几款新车,七月份的销量分别是多少呢?
三百五十一辆、一百七十五辆、一百五十九辆。
这几个数字加起来,还不到一千辆。
这就好比家里花大价钱请了个特级厨师,研发了一道山珍海味的招牌菜,结果一个月就卖出去几份,反倒是门口卖的家常小炒天天排队。
这种感觉,相信一汽红旗自己心里也不好受。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大的话题。
一汽红旗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今年要卖五十万辆车。
可现在一年过去一大半了,从一月到七月,总共才卖了不到二十五万辆,连目标的一半都没完成。
下半年的汽车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这个五十万的目标能不能实现,现在看来还真不好说。
为了实现目标,也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不掉队,一汽的领导也放出了狠话,说未来五年要投入一千二百个亿搞研发!
一千二百亿是什么概念?
这笔钱,足够从零开始再造好几个汽车品牌了。
红旗这是下定了决心,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在纯电、混动和智能汽车领域闯出一片天。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市场上传出了一个让人有点看不懂的消息:一汽红旗要跟零跑汽车合作了。
零跑汽车是一家比较新的公司,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多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
据说,双方不光是要一起合作开发新车,红旗接下来的一款新车,代号叫G117的,可能就要直接用上零跑最新的技术平台。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纳闷。
红旗,作为咱们国家汽车工业的“长子”,手握着一千二百亿的研发巨款,怎么反过来要去用一家新公司的技术呢?
这就好比一个家里很有钱的学生,父母给他请了最好的老师,准备了最好的学习条件,他自己也天天喊着要努力学习,考上名牌大学。
结果大家一转头,发现他正在花钱请隔壁班的同学帮他写作业。
这个操作,确实让人有点费解。
咱们老百姓心里就会有疑问了:那一千二百亿的研发资金,到底准备怎么花?
是继续投入到自家的“天工”平台,等着它慢慢成熟,还是说这笔钱里,也包含了向零跑买技术的费用?
那以后红旗的车,是不是就分成了两种?
一种是自己亲生的“天工”系列,一种是跟别人合作的“混血”系列?
到时候我们去买车,该怎么选?
哪个才算是真正的红旗?
当然,从做生意的角度看,跟零跑合作也许是一步聪明的棋。
毕竟汽车市场的变化太快了,时间不等人。
直接用别人成熟的技术,可以很快地补上自己的短板,先抢占市场再说,这是一种很务实的做法。
但是,红旗这个品牌在中国人心里分量太重了,它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品牌,更承载了很多人的情感和期待。
大家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技术上真正强大,能和世界顶级品牌正面较量的红旗。
所以,花了这么多钱,到底产出了什么,技术路线是坚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还是“拿来主义”更快,这些问题,一汽红旗还是应该跟大伙儿讲清楚、说明白。
毕竟,拿着最好的资源,就理应交出最让人信服的答卷。
眼下这种靠老车型降价和网约车撑场面的局面,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如何让代表未来的新能源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赢得消费者的心,这才是红旗接下来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