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宿迁网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达到106万辆,同比增长75.2%。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交出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大放异彩,成为当之无愧的增长引擎,不仅驱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也深刻影响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走向。
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持续攀升。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已达新车总销量的44.3%,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7.86%。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增长,不仅彰显内需大潜力,更折射出消费新趋势。今年以来,国家“两新”政策补贴的加力扩围拉动效果突出,形成“政策红包”效应。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很多省市出台并逐步落实了相应的促消费政策,叠加车展等线下活动的全面启动,增强了消费者的置换、更新意愿。与此同时,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继续实现领跑,续航、安全性能和辅助驾驶功能不断增强。“政策+技术”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不断提高,消费者接受度逐渐增加,市场自发需求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技术突围,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市场不断增长的背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也在为产业提供发展的新空间。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新突破,从芯片、电池技术、移动充电站到智能驾驶,全产业链不断创新。上半年,比亚迪实现“1秒2公里”的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宁德时代推动动力电池技术进入“多核时代”;华为发布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种种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只有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百尺竿头才能更进一步。
“产品出海”走向“生态出海”,中国汽车业强势入局全球化。近年来,中国汽车的出海之路愈发宽广,从“产品出海”走向“生态出海”。出海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输出,更是全产业链本土化的转型。一场场国际车展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驻足中国品牌展台;国外城市的道路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身影越来越常见;在海外投资建厂,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选择……事实上,从过去的整车出口,到如今在当地建厂,并实现零部件、服务本土化落地,中国汽车已经实现“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产业链输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成为新的趋势。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站上新起点,要以绿色低碳智能产品激发国内需求,加快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助力构建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更好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从大向强的新跨越。(张雪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