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场关于“轮轴比”的争论,竟让整个汽车圈炸开了锅?8月12日,一汽丰田企划部部长赵东在微博公开质疑小米汽车的宣传话术,称雷军在介绍小米YU7时提到的“3倍轮轴比”其实是算错了数,正确值应该是4倍。更讽刺的是,东风日产、智己等车企纷纷跟风宣传“3倍轮轴比”,结果被赵东调侃:“考试打小抄,连错误答案都抄上了。”
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轮轴比”到底是个什么概念。赵东强调,汽车工程理论中根本没有“轮轴比”这个参数,完全是小米自己发明的。按照雷军的解释,轮轴比是指前后轮之间能塞进几个轮胎,小米YU7能塞进3个,所以宣称“3倍”。但赵东指出,如果按专业算法,轴距(前后轮中心距离)除以轮胎直径才是真正的比例,而小米YU7的轴距3000mm,轮胎直径约740mm,实际比例应为4倍,而非3倍。
有趣的是,赵东最初并未直接反驳雷军,而是出于尊重先自我怀疑:“因为是我敬佩的雷总说的,我这种科班出身的竟然也没敢反驳。”直到他找研发团队核实后,才敢确认“轮轴比”并非行业标准术语。然而,他的质疑迅速引发两极反应——有人认为小米误导消费者,也有人认为这只是营销创新,没必要上纲上线。
更戏剧性的是,8月14日,汽车博主@陈哲然Dk发文称,“轮轴比”并非全新概念,早在20年前的纸媒就有类似表述,只是叫法不同。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随即转发并评论:“术业有专攻,学习了。”而赵东也在当晚回应,称自己并非要攻击小米,如果造成误解愿意道歉。
但这场争论并未就此平息。有工程师指出,问题的本质在于定义不同——如果按“前后轮间距÷轮胎直径”计算,确实是3倍;但如果按“轴距÷轮胎直径”算,则是4倍。而汽车分析师刘昊则认为,小米的“轮轴比”更接近行业已有的“轮距比”,即车轮直径与车身长度的比例,通常用于衡量视觉美感。
这场“轮轴比”之争,暴露的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新能源汽车营销的内卷乱象。自小米YU7发布后,东风日产N7、智己L6、享界S9T等车型纷纷打出“3倍轮轴比”的旗号,却无人验证这一数据的准确性。赵东的讽刺一针见血:“就像考试打小抄,把人家错误答案给抄上去了。”
事实上,这并非小米第一次因营销话术引发争议。2016年,雷军曾宣称小米笔记本“比一元硬币还薄”,结果被网友发现硬币是立着比的;手机发布会上,红米百元机与苹果旗舰比音量轻松“获胜”,却在芯片性能对比时巧妙避开关键数据。这些手法被360周鸿祎总结为“所有销售都要向雷军学习”的经典案例。
但这一次,监管风向已经不同。6月19日,三部门联合会议强调,新能源汽车企业不得夸大宣传,要“坚守长期主义,不搞内卷式竞争”。赵东的质疑恰逢其时,或许意味着这场造词造梗的营销狂欢,终将回归技术本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