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的汽车圈,已经不是热闹了,是颠了。
前两天腾势N9出来了,又一个五米多长,三米多轴距,六个座位的大家伙。比亚迪这次不装了,摊牌了,摆明了就是对着问界M9和理想L9的脑门来的。你俩不是卖得好吗?不是被叫做五十万内最好的SUV吗?好,我比亚迪直接派个“三体人”过来,看看你们的物理学还存不存在。
这个操作,属于是看到理想和问界在高端局吃席,自己直接端着高压锅就上来了,不但要吃饭,还要把桌子上的硬菜都给你炸了。什么叫掀桌子式竞争?这就是。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腾势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走的时候还得把总电闸给你拉了。
这年头,做车企太难了,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你以为是商业竞争,是技术博弈?错了,这是修仙,是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腾势N9这台车,就是比亚迪扔出来渡劫用的“天雷”。
你看它的参数,2.0T插混,配了仨电机,综合功率奔着一千匹马力去了,零百加速3.9秒。你敢信这是一个体重奔着三吨去的陆地压缩毛巾?为什么叫它压缩毛巾?因为它看着就是个大方块,但里面塞满了技术,一展开,功能多到让你头皮发麻。
尤其是那个“易三方”技术,说白了就是后轮也能独立转向,能原地掉头,能横着走,也就是所谓的“蟹行”。一个五米二的大车,转弯半径四米六五,比很多A级小车还灵活。这玩意儿简直是给车装了个任意门。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我辛辛苦苦锁死你们的科技,你们居然拿来解决侧方停车?这波操作属于是降维打击,打击的对象是驾校教练。同行看了也得傻,自家车还在研究怎么把沙发彩电塞进去,人家已经开始研究变形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讲真,我作为一个饱受侧方停车折磨的中年人,对这个功能是有感触的。我记得有一次在老商场地下车库,一个破车位我倒了快二十分钟,最后差点把车扔那打车回家。所以这个原地掉头,简直是福音。
但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个功能的实用性,真的有那么高吗?
诶,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一个技术的牛逼,不在于它在发布会上有多炫酷,而在于它能不能应对中国最复杂的路况——比如一个喝了二两、骑着老头乐、走位堪比Faker的大爷。你的“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又是激光雷达又是毫米波雷达的,能预判大爷下一步是左拐还是右拐还是直接躺下吗?不能吧。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这些花里胡哨的技术,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军备竞赛”的表演,一种行为艺术。大家都有,我没有,就显得我很呆。
所以,腾势N9的这些技术,牛逼吗?牛逼。但能靠这个干翻理想和问界吗?难。
因为买理想和问界的人,很多时候买的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了。那是一种信仰,一种“家”的延伸,一种社交货币。就像有人会买奔驰一样,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徽,是品牌本身。你跟一个奔驰车主聊发动机参数,他可能觉得你有病。他要的就是别人看到那个标之后的眼神。
理想和问界,在自己的用户圈层里,也慢慢有了这种“玄学”光环。理想的用户觉得,这就是最懂中国家庭的车,冰箱彩电大沙发,解决了他们所有带娃出行的痛点。问界的用户觉得,遥遥领先就是牛,华为的技术就是天。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他们的核心需求,是维护这种信仰。
所以,腾势N9用技术参数去打,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拿着屠龙刀去挑战一个雷电法王。你刀法再好,人家根本不跟你近身,直接一个五雷轰顶,你就麻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比作压缩毛巾,可能有点暴露我平时逛的是两元店。但你别说,还挺贴切。
那么,腾势N9就没机会了吗?也不是。它最大的机会,恰恰在于它的“不讲理”。
当所有人都还在文质彬彬地讨论用户体验、品牌温度的时候,比亚迪直接把价格和配置的炸药包扔了出来。近千匹马力,原地掉头,高阶智驾,预售价三十多万起。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告诉所有人,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舒服。
都给我卷!往死里卷!谁不卷谁就是孙子!
这种打法,就是典型的“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结果人家直接不按套路出牌,掏出了加特林开始扫射。它可能无法瞬间转化那些忠实的“信徒”,但它能动摇那些还在观望的“中间派”。
“诶,你看那个腾势N9,好像也不错啊,技术更狠,价格还便宜点?”
当这种声音出现的时候,信仰的城墙就开始松动了。因为信仰也需要现实的支撑,当现实的冲击过于猛烈,信仰就会变成一种自我安慰。
所以,腾势N9的出现,不是为了说服谁,而是为了制造混乱。它要做的不是最好的手段,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它要让这个五十万级别的市场,变成一片黑暗森林。在这里,没有温情脉脉,没有商业互吹,只有最原始的生存法则:活下去。
能活下去,就是能活下去。
最终,决定消费者买谁的,可能不是那些高大上的技术名词,也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品牌故事,而是最简单粗暴的两个字:
给的,够不够多。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