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到一张车展现场的照片,我差点没把咖啡喷在键盘上——劳斯莱斯库里南旁边,停着一辆全身贴满“追觅”logo的纯电SUV。
那画面就像你走进一家法餐厅,却发现隔壁桌正端着泡面加金箔招待客人。
我第一反应是:这谁啊?
富二代玩跨界,把自家扫地机器人品牌搬去造车了?
结果一点开新闻才知道,这不是恶搞,人家是认真的,还很高调。
首届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大会现场,他们亮出这款对标库里南的旗舰级纯电SUV,并且信誓旦旦说要在2027年上市。
这阵仗,不是试水,是直接跳进泳池。
朋友圈里的反应,比新品发布会还热闹。
有人一本正经分析:“顶奢路线能立刻树立品牌形象。”
也有人不屑:“扫地机公司做豪车,这跨度比跳远世界纪录还大。”
我倒觉得这种质疑挺正常——毕竟大家脑子里的追觅,还停留在那个安分吸灰的小圆盘,就像你认识一个邻居十年,他唯一的厨艺展示就是煮泡面忘放调料包,然后某天告诉你他要开米其林餐厅,而且菜单直接写鹅肝和松露。
不过翻翻时间线,事情并非凭空冒出来。
今年1月8日,俞浩通过个人持股公司成立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把业务范围铺到了整车销售、零部件研发等硬核领域。
据内部信透露,他们早在2013年就写过造车计划书,只是过去十二年一直专注清洁设备技术打磨和团队培养。
这次出手,他带的是近千人的队伍,还亲自跑去德国柏林特斯拉超级工厂附近看厂址,那架势更像是在备战长跑,而不是随便拍拍视频博眼球。
更有意思的是,这台对标库里南的SUV只是他们第二个项目,第一个已经官宣——定位超豪华纯电,对标布加迪威龙,也是定档2027年。
一家公司同时瞄准两个顶奢市场,从起步就无视普通消费者群体,这是连很多传统豪华品牌都不敢玩的打法。
据说融资速度飞快,首轮已经完成,但金额保密得跟电影彩蛋一样,让人吊胃口。
有业内朋友半开玩笑:“烧钱快死得也快”,新能源圈嘛,总有人唱衰,也总有人赌命冲刺。
就在大家讨论“扫地机变身豪车”的时候,9月19日又冒出个消息——追觅宣布推出高端智能手机 Dreame Space ,起售价5000元以上,要与华为、小米形成“三足鼎立”。
海外预售订单据称已破亿元人民币。
一家公司可以帮你扫地、载你飙路、让你拍大片,如果再添个冰箱或者咖啡机,说不定真能凑齐未来生活套装,一站式解决吃喝住行乐。
这样的组合拳让我想到乐视当年的“大生态梦”:电视、手机、电动车,一个不能少。
当年的结局我们都见识过,所以不少人看待追觅现在的动作,会下意识警惕它是不是另一种豪赌。
从商业逻辑来看,高端化确实利润可观,更容易建立符号感。
但风险同样巨大,在淘汰率堪比宫斗剧的新势力舞台上,一次量产延期或品质失误,都可能瞬间坠落。
而且如今国内外巨头几乎盯紧每一个细分赛道,新玩家必须拿出真正颠覆性的东西才能杀出来,否则只能沦为别人PPT上的背景图案。
如果我是潜在用户,我关心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为什么我要花几百万买你的纯电SUV,而不是选择那些几十年来被验证过无数次的传统豪牌?
动力数据只是入门票,现在消费者更期待设计理念匹配新时代需求,比如智能座舱、人机交互系统是否够聪明,续航能力能否真解决长途焦虑。
如果这些环节没有同步突破,再漂亮的视频故事也是纸糊城堡,一场试驾就原形毕露。
我隐约觉得俞浩并不仅仅想卖几辆贵车,更大的棋局是用极致产品覆盖多个消费场景,从家庭清洁到个人移动,再到通讯娱乐,把“追觅”塑造成一种未来生活方式符号。
如果这个设想成型,它会拥有更多溢价空间,同时摆脱单品依赖。
不过这样的扩张需要的不止资金,还有稳定的人才梯队,以及面对失败时迅速调整方向的能力。
不然这条路走起来,比爬珠峰还难,中途风雪随时能把人吹下山崖。
网友们对此表现出了罕见的一致兴趣,各种段子层出不穷。
“以后开发布会是不是先送嘉宾一台扫地机器人,然后请大家坐上超豪 SUV 去隔壁门店试手机?”
虽然听起来夸张,却说明大众对于这种跨界尝试既好奇又愿意围观。
在资本游戏里,被关注本身就是一种硬通货,即便短期内没销量,也可以换来资源和机会。
当然关注是一回事,要不要掏钱是真问题,大多数人在朋友圈转发图片的时候,其实已经默认自己不会成为首批用户,那份距离感恰恰说明顶奢路线天然存在圈层壁垒,它既能制造神秘光环,也可能让大众失去耐心等待兑现日。
三四年后,我们到底有没有机会看到传说中的两款顶奢纯电登场?
没人敢打包票。
新能源战场每天都有新故事诞生,又不断有人黯然退场。
如果哪一天街角真停下一辆印着熟悉logo的大块头,我一定会多看两眼,然后默默拍照发朋友圈,加一句:“原来梦想,有时候真的会自己滚过来,你甚至不用推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