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为何这么保值?很多人不知道,日系车保值是5~10年前的事了
“买日系车,开不坏,还保值!”这话你是不是听着特别耳熟?十年前,我丈母娘要给女婿买车,张口就是“必须日系,省油耐造还保值,开了几年卖了也不亏”。那时候,丰田、本田的4S店门口,加价提车都得排队,尤其是普拉多、汉兰达,简直就是“理财产品”。可如今,这话还能当真吗?如果你现在还认为日系车是保值的代名词,那可真是活在上个世纪了。别急着反驳,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为什么“日系车保值”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五到十年前的老黄历了。现在的车市,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开不坏”的江湖。
首先,咱们得承认,日系车当年确实“保值”过,而且保得理直气壮。那时候,日系车凭什么保值?第一条,就是“量大为王”。你想想,满大街跑的不是卡罗拉就是轩逸,路上十辆车里有三辆是丰田,这种巨大的保有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配件便宜、维修方便、技术成熟。开个五年八年,随便找个路边小店都能修,这不就是最大的“保值”底气吗?就像当年的本田CR-V,20万出头落地,开五年还能卖15万以上,五年保值率超75%,这搁现在,简直是天方夜谭。保有量大,二手车市场流通快,自然就形成了“越保值越有人买,越有人买越保值”的良性循环。
第二条,就是“省油耐用”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那时候,日系车的质量口碑确实没得说,一台车开个十几万公里不修,是常有的事儿。再加上普遍采用自然吸气发动机,虽然动力不咋地,但胜在平顺省油。“买发动机送车”虽然是调侃,但也说明了大家对日系车动力系统的认可。而德系车呢?虽然技术先进,动力强劲,但小毛病多,后期养护成本高,油耗也相对较高。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谁不想买个省心省油的“工具车”?于是,二手车买家也更倾向于选择日系,觉得“故障率低,开起来不闹心”,这保值率自然就上去了。
第三条,就是“饥饿营销”带来的加价效应。像普拉多、雷克萨斯这些进口车,当年可是加价几万甚至十几万都一车难求。你想想,一台车落地价比指导价高出一大截,这本身就构成了巨大的“原始价值”。等你几年后卖车,哪怕市场价降了,但因为你当初是加价买的,所以卖二手时还能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这不就“保值”了吗?前阵子不是还有新闻,海口的雷克萨斯4S店还在加价10万卖车?这底气,不就是来自这种长期形成的“神车”光环和市场稀缺性吗?
但是,时代变了,兄弟们! 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日系独大”的天下。“内卷”这个词,用在今天的车市上,再贴切不过了。你看看现在的价格战,打得那叫一个惨烈。比亚迪秦PLUS DM-i,去年还卖9.98万,今年直接干到7.98万,配置还更高。这什么概念?去年买这车的车主,新车还没捂热,就凭空亏了2万!要是卖二手,那贬值得更多,一年保值率可能就60%左右。这还是国产车,日系车呢?丰田凯美瑞,2020年落地21.5万,今年二手只给10.5万,四年时间贬值11万,平均一年2.75万,这保值率才49%!这要是放在十年前,老丰田粉怕是得连夜去4S店门口拉横幅。
更离谱的是豪华品牌。奔驰C260,去年新车35万,今年30万就到手,一年贬值5万。要是卖二手,可能就25万了,一年贬值10万,保值率71.4%。这还算好的,看看那些“跳水冠军”:奥迪A8最高降35万,宝马i7纯电直接降25万,雷克萨斯S级PHEV降15万……这哪是卖车,简直是“骨折价清仓大甩卖”。新车都这么玩命降价,二手车的价格能不跟着“雪崩”吗?你今天花30万买的车,指不定明天新款一出,就变成25万的“旧款”,你卖还是不卖?
所以,问题的根源在哪?就在一个“卷”字。新能源崛起,国产车技术突飞猛进,智能化、电动化成了新赛道。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自主品牌,不仅价格便宜,配置还高得离谱,直接把合资品牌逼到了墙角。为了抢市场,合资品牌只能降价求生。“省油耐用”不再是日系车的专利,国产混动车油耗低得让日系车汗颜,智能化配置更是把传统合资甩出几条街。消费者现在买车,不再只看“开不坏”,更看重“好不好玩”、“智不智能”。在这种大背景下,单纯靠“省油”和“耐用”来支撑的保值率,还能撑多久?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日系车。客观讲,日系车在可靠性、燃油经济性方面,依然有其优势。特别是对于那些追求“省心”、“低使用成本”的用户,日系车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你要是冲着“保值”去买的,那恐怕要失望了。现在的二手车市场,已经没有“保值”这回事了,只有“谁跌得慢”。无论是日系、德系还是国产,都在经历着残酷的价格洗礼。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如今这个“新车月月降,二手天天跌”的时代,我们买车,到底还应该追求“保值”吗?还是说,我们应该更关注车子本身带来的驾驶乐趣、舒适体验和科技享受?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炒的。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