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极氪9X的发布会下来,感受很明确:这不是一个“补充产品线”的家用混动SUV,这是极氪给出的一个很硬的回答——“我们不仅能造极限性能,也能把技术底盘玩到你没想过的程度。”
对于眼下这块越来越热的大型SUV混动市场,极氪这次明显不是来试水的。
第一脚下去,是性能“震了一下”
说实话,3.1秒破百的数据你看着已经够夸张了,真坐进车里那一脚下去,还是会“震一下”。这是一台近五米车长、三排座的SUV,但起步瞬间的爆发力,确实是纯电超跑那个级别的。
更关键的是,它不是“电一冲完就蔫”的那种类型。极氪在这套叫“浩瀚超级电混”的系统上下了不少功夫:三电机组合、最大功率超1400匹马力,亏电状态也能做到3.3秒破百,几乎没有性能衰减。
这事放在混动里,是不太常见的。大部分混动SUV,在电用完后体验会大打折扣,而极氪直接把这事做成了无差别。
它不想让你再去加油——就把电池做大、充电做快
还有个点我觉得挺“极氪”的,他们很明确说,做这个混动系统的前提,是很多用户其实“还是想电动多一点”,只是碍于充电焦虑。所以这车上干脆放了一块70度的电池,CLTC 纯电续航能到380公里。
这一下其实已经够满足绝大多数人日常通勤的纯电需求了。
充电也快,900V 架构 + 宁德6C电池,20%到80%只要9分钟。再不行,还有那台热效率46%的2.0T发动机兜底,能边跑边充,甚至比很多快充桩还快。
一句话概括这部分:想用电,它给你更强;想加油,它也不怕。
一台有“大脑”的底盘,真能在狂风中自己稳住
第二个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它的底盘——这不是简单地“配了空气悬架”这么回事,它是整个底盘系统在“提前预判”和“主动动作”。
比如发布会展示的几个场景:十级横风来袭时,底盘系统能提前判断风向,然后调整悬挂+转向+稳定系统,控制偏移在20厘米以内;侧向碰撞来临前,车身还能主动升高受力侧,用更坚固的位置去顶撞击点。这已经不只是底盘控制,而是“车能思考”了。
硬件规格方面,也不含糊:闭式双腔空气悬挂+CCD电磁减振+48V主动防倾杆,都是百万级以上车才会用的配置,而且这是中国品牌第一次上主动防倾杆。绕桩测试时,极氪的车身姿态已经接近库里南的水平了。
所以这一套,不光看着猛,实际动态也稳。
安全、智能化……都堆到天花板上了
极氪的工程师说过一句话:“不怕你拿显微镜看我们”。在这台车上,他们确实堆得狠。
被动安全上,车身扭转刚度 41600牛·米/度,历史最高,还加了个“第三吸能盒”;主动安全上,五颗激光雷达,43个传感器,智能驾驶系统标配双8295芯片,高配直接上Thor芯片双打,1400 TOPS算力+无图泊车,覆盖到360度无死角。
座舱智能系统也不示弱,只是这次我没深试,有机会再补细节,但就配置密度来说,绝对是旗舰级的铺法。
但这场仗,不只是靠堆料能赢的
讲到这儿,产品层面差不多就这些了。剩下的是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这车的技术和堆料,是不是能让极氪“扭转局势”?
极氪上半年销量增速只有3%,远低于整个吉利体系。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是,它在品牌推荐度(NPS)上排名倒数。这说明,极氪并没有成为“用户愿意推荐的那个品牌”。
这跟产品力无关,而跟“故事”和“信任”有关。
极氪9X能不能在技术之外,讲出一个让人记住、愿意讲给别人的故事?现在还不好说。但就今天的发布会和这台车来看,他们已经拿出了足够多的诚意和胆量。
它不是一个爆点堆满的“噱头车”,但每个关键点都够扎实。
如果后续定价合理,能找准人群讲好那句话——“它不是电多的油车,而是电够强的混车”,那可能就有机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