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楼空的奔驰展厅里,仅剩几辆展车停放在角落,曾经排队等提车的盛况恍如隔世。
上海一家奔驰经销商的报价牌上,奔驰A级的起售价定格在12.56万元,比官方指导价腰斩一半多。在隔壁比亚迪门店挤满顾客的对比下,奔驰销售顾问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
“再不努力,以后只能开BBA了”——这句在车友圈广为流传的调侃,如今成了残酷现实。曾经代表身份地位的奔驰三叉星徽标,正被中国新能源浪潮冲击得摇摇欲坠。
01 价格雪崩,豪车信仰崩塌
奔驰的价格体系正在中国市场全面崩盘。在上海地区,奔驰A级从25.13万元官方指导价暴跌至12.56万元,相当于五折甩卖。曾经的中产阶层标配C级轿车,从33.48万元降至18.28万元,比一辆顶配本田雅阁还便宜。
新能源车型的折扣更为惊人。奔驰EQA指导价32.2万元,武汉、南昌等地经销商报价仅18.38万元,降幅高达13.82万元。EQB更是打出五折,17.6万元就能开走一辆奔驰纯电SUV。
“去年31万买的GLB,现在17万能买到,半年亏出一台比亚迪。”一位车主在社交平台晒出购车发票,引发众多奔驰车主共鸣。百万豪车同样未能幸免,纯电EQE车型狂降26万,被网友调侃“买电池送车”。
价格崩塌迅速传导至二手车市场。上海二手车贩老李蹲在车边抽烟:“20万收的GLB,现在8万甩卖没人要。这奔驰标,咋就不香了?”
02 业绩暴雷,中国市场成重灾区
8月初公布的奔驰上半年财报揭开了残酷现实。2025年上半年奔驰税后净利润同比暴跌55.8%,仅26.88亿欧元。第二季度下滑幅度扩大至68.7%,全球汽车销量下降8%至107.63万辆。
中国成为奔驰全球下滑最严重的市场,上半年销量仅29.32万辆,同比下滑14%,其中第二季度跌幅高达19%。更令人担忧的是,奔驰纯电动车在中国月销量仅约1000辆,不及一些已经倒闭的新势力品牌巅峰时期的月销量。
奔驰的困境并非孤例。宝马、奥迪同样加入价格战,5系裸车价一度低至26万元,奥迪则将底线压至27万左右。曾经高不可攀的德系豪车三强,在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集体失守价格阵地。
03 达尔文式竞争,CEO怒斥“内卷危害”
面对中国市场溃败,奔驰CEO康林松8月11日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直言不讳:“中国车市是达尔文式的生存竞争,超过100家车企在此厮杀,对所有参与者构成威胁。”
这位掌舵人将奔驰盈利下滑归因于三重压力:美国对德国汽车的关税政策、中国市场的恶性竞争以及电动车转型期的漫长过程。他特别强调,奔驰不会为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惜代价降价促销。
“通过大规模促销来维持高销量的定价策略是错误的。降价会破坏品牌溢价和保值率,最终对车企、经销商和消费者都不利。”康林松以奔驰EQ系列电动车为例,指出在中国降价并未带来销量提升,反而损害了品牌形象。
然而市场现实是残酷的。2024年1-7月,中国车市降价车型达147款,远超2020-2022年同期的50款左右。虽然2025年7月降价车型减少到17款,但行业价格战已深刻重塑竞争格局。
04 转型困境:智能化落后与收费争议
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溃败,深层次原因在于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滞后。当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4%时,奔驰仍高度依赖燃油车,其新能源车型因智能化水平落后、续航焦虑等问题未能获得市场认可。
奔驰自研的MB.OS系统开发进度落后,虽有消息称奔驰正在扩建中国研发团队加速开发,但技术落地仍需周期。更让消费者诟病的是奔驰的收费策略。
在自主品牌普遍提供免费智能服务的背景下,奔驰APP中的远程温控、高德导航等核心功能仍维持订阅收费。高德在线导航续订价格为一年698元、三年1498元;远程控制功能三年收费1698元。
“买奔驰快三年了,后续用远程控制还得付费。现在其他品牌几万元的车,这项服务都是终身免费。”一位奔驰车主的吐槽引发众多共鸣。奔驰客服对此回应称,车辆购买后仅赠送三年车机导航,到期后需续费使用,否则只能使用离线地图。
05 经销商逃亡,车主权益受损
价格崩盘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摧毁奔驰的渠道体系。唐山、东营、洛阳等多地奔驰经销商集中闭店,上海、杭州、长兴等地门店也出现异常关闭。奔驰官方解释为“业务调整”,但经销商直言经营压力是主因。
闭店潮导致车主权益严重受损。有车主吐槽:“电话打不通,新店不接受老店赠送的保养服务,无处维权,只能自认倒霉?”尽管奔驰公告承诺鹏龙行集团将承接用户服务,但车主担忧“接盘侠”门店也可能随时关闭。
经销商与奔驰互相“踢皮球”的现象频发。当门店突然关闭,购买了保养套餐、储值卡等服务的车主面临维权无门的尴尬境地。奔驰客服表示,原厂服务可在其他门店继续使用,但门店自有服务需与关闭门店协商解决——这对于已经跑路的经销商而言无异于一纸空文。
06 消费者觉醒,中产拒绝为车标买单
奔驰的困境反映了中国消费者购车理念的深刻变化。“14万的奔驰A级,开出去像打肿脸充胖子;14万的比亚迪,人人夸你会过日子。”35岁的部门经理王女士道出了许多中产阶层的心声。
年轻消费者对豪华品牌祛魅尤为明显。95后程序员小赵直言:“开奔驰A级,同事以为我租车装X;开小米SU7,全公司问我借车体验。”在12万元价位区间,比亚迪秦L满油跑2000公里,小米SU7零百加速2.78秒,极氪007配备激光雷达,产品力碾压仅剩三叉星徽标的奔驰A级。
奔驰已经宣布A级永久停产,德国工厂最后一辆车于今年3月下线,生产线改产电动CLA7。曾经的中产入门梦想车,最终以五折清仓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传统豪车在中国市场溃败的象征。
奔驰展厅的冷清与比亚迪门店的火热形成刺眼对比。一位35岁的部门经理道出许多消费者的心声:“14万的奔驰A级,开出去像打肿脸充胖子;14万的比亚迪,人人夸你会过日子”。曾经象征身份的三叉星徽标,正在中国消费者的理性选择中逐渐失去光环。
唐山、东营、洛阳等多地奔驰经销商店面关闭,人去楼空。康林松坚持“不打价格战”的宣言在12.56万元的奔驰A级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当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4%,而奔驰电动车月销量仅1000辆时,这家百年车企面临的不仅是价格体系的崩盘,更是一场关乎生存的转型危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