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工信部等三部门今天发布的公告,比亚迪秦L DM-i车主王先生松了口气,他的车纯电续航正好101公里,刚刚跨过新政策门槛。他的邻居上个月买的低续航版本插混车,明年起将不再享受购置税减免优惠。
2025年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从现有的43公里大幅提升至100公里,增幅达132%。这一新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新政策对纯电动乘用车同样提高了能效要求。
公告规定,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能消耗量应不高于《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第1部分:乘用车》对应车型的电能消耗量限值。这意味着车企需要进一步提升电驱效率、减轻车身重量,而非简单地依靠“堆电池”来增加续航。
对于插电混动车型,新政策按车辆整备质量进行了分档考核。
整备质量2510kg以下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应小于标准限值的70%;2510kg及以上的乘用车应小于75%。电能消耗量方面,2510kg以下的乘用车需小于标准限值的140%,2510kg及以上的乘用车应小于145%。
新政策还专门为“整备质量2510kg及以上的乘用车”新设了一档标准,这使得一些大型SUV、MPV在能耗达标上更为合理,避免了“一刀切”的误伤。政策同时对非汽柴油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燃料消耗量不作要求,为甲醇等替代燃料技术留下了发展空间。
2025年1-9月,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约29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30.7%。新政策实施后,部分用于拉低起售价的短续航版本车型将无法参与购置税减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这次调整对于明年1月1号开始减半征收购置税的部分车型提出了更高的能耗要求,肯定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新能源车整体的技术水平。”
政策设有过渡期安排。
2025年12月31日前已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符合新技术要求的将自动转入2026年第1期《减免税目录》。生产企业如果希望不符合新要求的车型列入2026年首期减免税目录,需在2025年12月12日之前完成申报。
市场上主流插混车型的纯电续航目前已普遍达到100公里以上。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已实现百公里亏电油耗2.9升,综合续航超过2000公里的技术水平。长安汽车的新蓝鲸动力系统和东风汽车的马赫电混PHREV技术也展示了高效能、多模式的车辆驱动方案。
根据新政策,2026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的插电混动车型将无法享受购置税减免优惠。对于在2025年底前购买符合现行政策车型的消费者,仍可享受现有优惠。
有券商分析师指出,新政策“大原则上还是提高技术标准,提高门槛,推动产能出清”。这意味着技术储备不足的车企将面临更大压力,而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认为,政策对行业和车企都是好事,补贴延期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支持,消费者的购车成本降低带动消费积极性提高,车企销量也会增加,从而让行业产值增加。
新政策除了关注续航里程和能耗指标外,还考虑了不同车型的实际使用场景。
对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的乘用车,电能消耗量限值要求参照GB36980.1—2025中最大设计总质量为3500kg乘用车电能消耗量限值执行。
2025年是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的最后一年。2026年起,这一优惠将减半至1.5万元。此次技术要求的调整,是政策为适应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而进行的相应更新。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此次调整是为适应新能源汽车续航快速提升,发动机增程技术进步,确保政策与技术发展同步。通过提高技术门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淘汰落后产品,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政策的实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结构调整。
消费者在选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时,需要特别关注车辆的纯电续航里程是否达到100公里的新门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