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自述:开过大排量的车后,才知道高速省油的秘密,都是经验
大家好,我是小李。以前总听老司机们神神秘秘地说:“要想省油,你就得跑高速。”这话听得我一头雾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我那台1.5L的小车,一上高速,转速表蹭蹭往上涨,发动机“嗷嗷”叫,油耗表也不客气,数字一个劲儿往上跳,这哪是省油,简直是“烧油”啊!难道老司机们都在忽悠我?直到后来,我有机会开上了大排量的车,亲身跑了一趟高速,那一刻,我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终于明白了“高速省油”这句老话背后的真正秘密。原来,并不是所有车上了高速都省油,关键在于“排量”和“转速”这对黄金搭档。今天,我就来跟大家掰扯掰扯,这个被很多人忽略的、关于高速省油的硬核真相。
开过大排量车,才明白“有力使不出”和“游刃有余”的天壤之别。咱们先来打个比方,想象一下,你是个身强力壮的大汉,让你背100斤的米上3楼,虽然累,但还能承受。但如果让你每次只背50斤,却要来回跑4趟,累不累?肯定更累!因为你爬楼梯的次数翻倍了,体力消耗自然更大。这就好比小排量发动机在市区和高速上的状态。在市区,车速低,发动机转速也低,虽然每次“发力”不大,但走走停停,频繁加减速,就像大汉来回爬楼,次数太多,油耗自然不低。而上了高速,小排量车为了维持120km/h的速度,发动机必须“使出吃奶的劲儿”,拉高转速,接近甚至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区间,这时候发动机就像那个被逼着背重物的大汉,“有力用不出”的憋屈感十足,转速高,喷油多,油耗自然就上去了。反观大排量发动机,它天生“力气大”,维持同样的高速,转速却可以压得非常低,发动机运转平顺,游刃有余,油耗自然就下来了。
转速是油耗的“晴雨表”,大排量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里。我手头有两台车,一台是1.5L,一台是1.8L,都是家用车。有一次,我特意做了个测试,两台车都以110km/h的时速在高速上巡航。结果一看转速表,差距立现:1.5L的车,转速已经飙到了3100转左右,发动机声音明显增大;而1.8L的车,转速却只有2100转,车内安静得能听到针掉在地上的声音。这相差的1000转,就是油耗差距的直接体现。转速越高,发动机内部的摩擦、泵气损失就越大,单位时间内燃烧的燃油也越多,油耗想不高都难。而大排量发动机,因为单缸排量大,燃烧效率高,轻轻松松就能输出足够的扭矩来维持高速,转速低,燃烧平稳,自然就省油了。这就像爬山,小排量车是“吭哧吭哧”往上爬,大排量车是“闲庭信步”就到了山顶,哪个更省力,一目了然。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车是不是在“经济时速”上跑呢?这里分享一个我总结的小窍门。大家都知道,发动机都有一个最大功率输出的转速区间,比如6200转。我们可以把这个转速区间分成三等份。通常,发动机转速在前三分之一区间(比如2000转左右)运行时,是最省油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时速”范围。当你在国道上匀速行驶,转速保持在2000转上下,油耗会比市区低不少。而当你需要超车,深踩油门,转速冲到三分之二甚至更高(比如3000转以上),油耗就会急剧上升。所以,判断经济时速很简单:在你常用的高速车速下,看看转速表是否落在发动机最大转速的前三分之一区间。比如我的1.8L车,跑110km/h时转速2100转,而最大转速是6200转,2100转正好在前三分之一(约2000转)附近,所以它跑高速省油是情理之中。而2.5L的凯美瑞,跑120km/h转速才1800转,更是把“经济时速”玩到了极致。
当然,我也不是说大排量车就完美无缺。在市区里,大排量车的油耗确实是个“硬伤”。车子重,排量大,走走停停,油耗轻松上10个,甚至更多,钱包压力山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大行其道的原因——兼顾了动力和市区油耗。但话说回来,如果你经常跑高速,一年有大半时间在城际间穿梭,那么一台大排量自吸发动机的车,它的高速巡航能力和燃油经济性,是小排量涡轮车难以比拟的。那种低转速、高车速、安静平顺的驾驶质感,是真正的“老司机”才会懂得的享受。有网友调侃说:“小排量车跑高速是‘拼命’,大排量车跑高速是‘散步’。”这话,真是一点都不假。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高速省油”的秘密,真的不是“上了高速就省油”,而是“合适的车,在合适的路况下,才能发挥出省油的特性”。小排量车在市区有优势,大排量车在高速有优势,这本就是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我们作为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用车需求来选择,而不是盲目听信一句“万能”的老话。那么,问题来了:在你看来,一辆理想的家用车,是应该更侧重市区的燃油经济性,还是高速的巡航舒适性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