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哥帮了我,现在我手里的钱也变成他的钱了!
他可是比亚迪的集团总裁,年轻的时候一贫如洗,连饭都吃不上。
哥嫂为了让他读书,忍着吃糠咽菜,甘愿省吃俭用;创业时,哥哥更是毫不犹豫地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助一臂之力。
王传福手握资金,创办了比亚迪汽车公司,经过二十年的打拼,市值早已超过万亿大关。
这位登顶中国首富的人,心里还记挂着哥哥的帮衬,直接拿出1000亿还给了他。
这阵子到底经历了啥?王传福的哥哥又是个啥身份?
庞大汽车帝国
在咱们中国的商业圈里,王传福这个人可真算得上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角色。
他创立的比亚迪集团,几年下来就迅速冲上了新能源销售的第一把交椅。
把特斯拉甩开,席卷全球市场,绝对是汽车行业里公认的“销量冠军”!
到了2024年的西安,王传福站在台前,身后的大屏幕弹出两个数字:“2.9L”!
意思就是说,比亚迪的新车每百公里只用这点油,挺厉害的。
台下那些外国记者,拍相机都快拍出火星来了。
谁能料到,台上的这位滔滔不绝的“技术狂人”竟然是他。
三十年前,他还只是个住在安徽农村土房里的贫困孩子,靠父母种田来交学费。
刚开始搞新能源的时候,他被人嘲笑了整整十年,同行们都叫他“比三万”!
因为比亚迪每个月只能卖三万辆,成本低得像个笑话似的。
最惨的一次,对方直接把招聘摊子摆在他厂门口,挖走了不少人。
老兄弟一个个背包一扔就走,股东还拍桌子骂他“花钱大手大脚,败家货”。
但他死活不服输:“咱中国人这么聪明,为什么不能是第一?”
凭着这句话,他在三十年里拼命钻研,终于整理出了拆日本电池的诀窍。
把车卖到全球50个国家,从借了250万开始创业,最后变成市值万亿的大商业帝国。
王传福的创业旅程,真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商业史上的传奇故事。
除了他自己的拼搏之外,最关键的还得说是表哥吕向阳一直在背后大力帮衬。
在咱们中国这个“借钱就像登天”的人情社会里,表哥居然借了他250万。
可以说,没有表哥吕向阳的那笔钱,王传福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现在街上跑的可能不是那一排排的“比亚迪绿牌”车,而更像是五菱宏光在大街小巷穿梭。
到底这是个啥故事呢?吕向阳到底是哪个角色啊?
王传福的创业路
在1966年,王传福出生于安徽一个普通的农家家庭。
他在家里是第七个孩子,旁边还夹着一个年纪小的小妹。
那会儿物资稀缺,全家十口人靠父亲那点微薄的收入凑合着过日子。
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父母心里都明白读书的重要,坚持把八个孩子送到学校去。
王传福也是挺争气的,常常在班里拿第一,成了父亲心中的骄傲和未来的盼头。
可偏偏,这家子命运不太给力,总是遇到点困难。
在王传福13岁那年,父亲因为肝癌不幸去世。
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了,原本安稳的日子一下子就变得难过起来。
为了减轻家庭的压力,五个姐姐接连出嫁,妹妹也只能无奈地被寄养了。
自己哥哥王传方也辍学去打工,顶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更令人难过的是,两年之后,母亲也离开了人世。
对还没读完初中的王传福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因为母亲突然去世,他错过了两门课的考试。
結果因为成绩不太理想,连中专都未能考取。
不过王传福没有灰心丧气,在哥哥嫂嫂的鼓励帮衬下,他决定继续读普通高中。
因为家里人都清楚,学习是扭转命运的唯一出路。
再说,王传福是家里唯一能考上大学的机会。
所以,王传福格外用功,几乎每天都坚持学习到很晚才肯罢休。
只要肯努力,yeah,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那会儿,他顺利考上了中南矿业大学,还是在1983年的时候。
为了帮他上学,嫂子偷偷把自己的嫁妆给卖了出去。
几样首饰加上一对银镯子,帮王传福凑够了学费。
这份情谊让王传福感动得不行,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回报嫂子。
在大学里的那段日子,王传福一直保持着那股冲劲儿,成绩也一直排在学校前几名。
毕业之后,他被直接保送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继续攻读硕士,还被安排到学校工作呢。
每次领工资,他都会把大部分的钱寄回家里,想着帮嫂子减轻点压力。
从那以后,他在电池研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才26岁就被升为副主任。
那时的他,心里仍然装着成为科学家的那份美好梦想。
可没想到,1993年那次去深圳,一下子就彻底改写了王传福的人生方向。
他亲眼看见了“大哥大”炙手可热的繁荣景象,马上就敏锐地捕捉到电池行业隐藏的巨大商机。
于是,他就开始琢磨着弄一条镍铬电池的生产线。
他一拍即合,王传福当即辞职去创业,可是眼前竟然有两座大山挡路。
一条镍镉电池的生产线要花几千万,王传福到处跑,找投资人帮忙凑资金。
要是真的不出意外都以失败告终,再要是再拿不到投资的话,他的事业可能就这样停滞不前了。
经过深思熟虑,王传福想到了表哥吕向阳,于是马上开车赶过去了。
一见到表哥,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详细地跟他讲了个清楚。
吕向阳听完以后,也没多说什么,直接把250万拿给了王传福。
而且没提出任何额外的要求,只盼着他把这个项目搞好。
那会儿,250万真是天价,这笔钱对王传福来说,意义它可是非同寻常的。
就这么着,拿到投资后,王传福立马就搞起了比亚迪这家公司。
公司一成立,王传福就把不少资金都投入到了电池的研发上。
没多久,摩托罗拉就成了王传福的第一个合作对象。
拿到订单之后,比亚迪马上开始猛进,短短几年就冲到了全球第二大电池生产厂商的位置。
成立比亚迪汽车
在2003年,王传福做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选择,开始涉足汽车行业。
尽管王传福自己信心满满,可公司高层心里还是七上八下。
毕竟他们从没跑过汽车这条道,这个选择免不了有点儿冒险。
王传福笑着鼓励他们,说咱们肯定能在这个行业闯出一片天地。
两年之后,比亚迪的首款车F3面世了,从那以后,他们就开始全力攻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在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他们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车,变成了全球第一个实现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在发布会上,王传福一见记者就激动地说,这真是比亚迪特别重要的时刻啦。
在看台上,吕向阳嘴角挂着笑,心里为弟弟的成就感到挺高兴的。
到了2010年,随着比亚迪汽车销量一路上涨,很快就变成了市场上的头把交椅。
王传福因此身价猛增,顺势登上了中国首富的位置。
赚了钱之后,王传福还记得吕向阳当年帮自己重塑的那份情谊。
他把一大块股份分给了吕向阳,吕也变成了比亚迪的第三大股东。
按照比亚迪的市值估算,吕向阳所持股份的价值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
那次偶然的投资,居然给吕向阳带来了如此庞大的收益。
从投资的角度看,吕向阳的眼光真是杠杠的,没有其他人能比得上。
要是不百分之百相信,再加上对王传福本事的认可,恐怕也走不了多远。
他绝对不会用自己的身价当赌注。
吕向阳的眼界和胆识,实在让人由衷佩服。
当然,除了有贵人帮衬,王传福自己那份胆识和气魄也是不能忽视的。
王传福出色的领导本事,也是比亚迪能一路高歌猛进的重要原因。
结语
王传福的经历告诉我们,家境贫困并不代表未来的命运,只有努力拼搏,才能逆转局面。
只要你讲得对,所有的资源都会源源不断地朝你聚拢过来。
王传福一直没有忘记表哥当年那一滴水之恩,他用百亿资金来回报表哥当时的信任,甚至动用了1000亿来表达感激之情。
两兄弟的创业路上,真是展现了他们非凡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
最难得也最宝贵的,还是那份亲情的信任,毕竟家人始终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对这事儿,你有什么想法?别客气,直接在评论区里聊聊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