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7月销量成绩单刚出炉:34.4万辆,又是全球第一! 但这份成绩背后藏着两大火药味十足的信号:一是海外卖疯了,8万辆出口创纪录,同比暴涨159.5%;二是国内地盘正在被吉利猛攻,比亚迪国内实际销量26.4万辆,同比下滑15%,而吉利国内销量20.2万辆,暴涨70%,两者差距历史性地缩窄到仅6.2万辆。
总销量同比只微增0.56%,环比6月还跌了10%。 主力车型插混车销量暴跌22.6%,高端品牌腾势、方程豹环比大降25%-28%,只有仰望靠着U7新车交付量涨了65%,但基数太小救不了场。 反观吉利,银河系列单月狂卖9.5万辆,暴涨237%,新能源渗透率冲到55%,第一次压过了燃油车。 这场中国车市“一哥”保卫战,突然有了悬念。
比亚迪7月总销量344,296辆,同比增长0.56%,但环比6月38万辆的高点下滑了10%。 1-7月累计销量249万辆,同比增长27.35%,全年500万辆目标完成近半。 销量结构里藏着隐忧:纯电车卖了17.8万辆,同比大涨36.86%,代表车型秦L和汉EV撑起半边天;但插混车销量16.3万辆,同比暴跌22.61%,主力车型宋PLUS DM-i明显后劲不足。 商用车成了黑马,销量3266辆暴涨392%,可惜占比太小,改变不了大局。
王朝和海洋网仍是绝对主力,7月贡献31.5万辆,占集团总销量92%。 不过这个数字比6月少了近4万辆,环比下滑清晰可见。 高端品牌表现分化:方程豹卖14,180辆,环比跌25%;腾势销11,375辆,环比降28%;仰望交付339辆,靠新车U7拉动环比增长65%,但单月三位数的规模对大局影响微弱。 技术路线也显出矛盾。纯电车型占比升至52.2%,插混车型却连续多月下滑,消费偏好转变让比亚迪的混动优势被削弱。
海外市场是最大亮点。 7月出口80,737辆,同比激增159.5%,占总量23.4%。 1-7月海外累计销售超55万辆,稳居中国品牌出口第二位。 巴西工厂7月投产,匈牙利、土耳其工厂加速布局,自建滚装船“郑州号”6月启用,运力提升直接拉动出口放量。 巴西关税上调前,比亚迪5-6月提前抢运车辆,导致7月出口环比回落10.3%,但土耳其、欧洲需求持续爆发,海外增长引擎依然强劲。
吉利正在国内战场凶猛追赶。 7月总销量237,717辆,同比飙升57.7%,连续11个月站上20万高点。 扣除出口3.53万辆,国内实销约20.2万辆,同比暴涨70%。 与比亚迪国内26.4万辆的差距缩窄至6.2万辆,这是两家企业竞争史上最小分差。 新能源车成为吉利增长核弹:单月新能源销量13万辆,同比翻120%,渗透率首次突破55%。 银河系列贡献9.5万辆,同比狂增237%,L6/L7混动车型以性价比横扫15-20万市场。
二线新势力也在抢食比亚迪的蛋糕。 零跑7月交付50,129辆,同比涨126%,首次突破5万大关;小鹏交付36,717辆,同比飙升229%。 它们用差异化技术切走份额——零跑在德国等30国铺开600家门店,小鹏靠智驾标签吸引年轻用户。 就连5万级的微型车市场,吉利熊猫MINI单月甩出3万辆,对比亚迪海鸥形成贴身缠斗。
高端化进程暴露比亚迪的软肋。 腾势D9仍是MPV销量支柱,但N7、N9车型表现平淡;汉系列月销仅1万余辆,未达预期。 反观吉利,极氪007搭载激光雷达杀入20万区间,领克Z10用全域800V高压架构对标30万级竞品,技术下放策略直接拉高性价比。 仰望U8L鼎世版预售130万,试图用“庐山美学”内饰和鼎纹元素打造文化溢价,但7月339辆的销量证明超豪华市场仍需长期培育。
政策环境也在收紧。 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54%,增量空间收窄;7月车市淡季叠加以旧换新政策退坡,插混车型首当其冲。 比亚迪插混车22.6%的同比跌幅,部分源于吉利银河L7、深蓝S7等竞品分流客户。 海外市场同样有暗礁——欧盟对中国电车加征关税倒逼比亚迪加速本土建厂,巴西关税从18%升至25%推高成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