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一个铁杆燃油车老炮儿,前脚还在群里吹他那台德系六缸机的声浪有多么美妙,后脚就提了台国产新势力,还发朋友圈说真香。
这不叫转变,这叫投降。
或者说,这叫被新时代的铁拳打醒了。
我作为一个也开过几年特斯拉,最后又换回油车的中年人,对这种“真香”时刻的理解,可能跟别人不太一样。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电车好”或者“油车妙”的问题,这是一个世界观崩塌又重组的过程。讲真,这哥们儿的心态,非常值得我们关心一下。
他为什么会觉得香?因为他之前对油车的“信仰”,本身就是一种玄学。什么叫驾驶乐趣?发动机的轰鸣?换挡的顿挫?这套话术,本质上和苹果用户说“生态无敌”,奔驰车主聊“三叉星徽的厚重感”是一回事。它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催眠,一种“我花这个钱,就得给自己找个理由”的倔强。
这种信仰,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坚不可摧。但在一个掀桌子的时代,它就跟纸糊的一样。
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新势力们根本不跟你玩什么绅士风度,它们的逻辑很简单: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营销,不是把蛋糕做大,而是直接把做蛋糕的厨房给爆了。
你看这位老哥的经济账,算得明明白白。一个月油费1500,电费不到200。五年下来省的钱,够买个五菱宏光MINI EV,还能带天窗。这还只是用到车层面,你再算上购置税,算上保养。妈的,油价又涨了!以前我们管这叫什么?叫“为情怀买单”。现在叫什么?叫“被当成韭菜噶还帮着数钱”。
当一个东西在经济上把你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所有的玄学都会失效。你还在那边听发动机轰鸣,人家电车车主已经省出一台苹果全家桶了,就问你怕不怕?你信仰再坚定,也顶不住钱包的持续放血。所谓的老炮儿,在绝对的成本优势面前,就是个笑话。
再说说驾驶体验。电车那个加速,真的,就是耍流氓。红绿灯起步,油门踩下去,整个世界都被甩在后面,那种感觉就像是给你的车装了个任意门,从一个坐标直接闪现到另一个坐标。这已经不是驾驶了,这是在修仙。相比之下,你那台六缸机,吼得再大声,也只是个嗓门大的凡人武夫,人家直接御剑飞行了,这怎么比?
以前油车党最喜欢拿来反击的“续航焦虑”,现在也越来越像个烂梗。800V高压快充,充电跟加一箱油的时间差不多。我楼下那只流浪猫生一窝崽的时间,人家车可能都充满了。当然,你要是天天跑无人区,那当我没说。但对于90%的城市用户来说,所谓的续航焦虑,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的“被淘汰恐惧症”。因为你除了这个,已经找不到别的理由来攻击它了。
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我把电车比作修仙还是有点草率了,毕竟修仙还要渡劫,电车充电可没天雷劈你。
所以你看,整个逻辑链非常清晰。新势力们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把价格和配置打到了地板上,先用“省钱”这个最朴素的真理,破掉了油车党的“经济防线”。然后用那种不讲道理的加速性能和智能座舱,这种降维打击,直接摧毁了油车党最后的“体验高地”。
这就像一场闪电战。你还在固守马奇诺防线,研究坦克的装甲厚度,人家直接开着三体人的水滴从你头顶飞过去了,你防了个寂寞。
我那个朋友的“真香”,不是他突然开窍了,悟了。而是他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被这场战争的余波给炸蒙了。他发现自己坚守的那个旧世界,那个充满发动机轰鸣和机械质感的世界,突然之间,不酷了,甚至有点傻。
当然,这种转变是痛苦的。因为这意味着要承认自己过去几年的坚持,可能就是一场自我感动。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内饰差,他觉得是极简;你跟他说公关烂,他觉得是真性情。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当这份爱需要每个月多花一千多块钱来维护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开始思考,这份爱,它到底值不值钱?
说到底,所有老炮儿的嘴硬,最后都会败给现实。就像功能机时代,诺基亚最忠实的用户,也挡不住智能手机的洪流。科技的进步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它不会给你留任何体面的退路。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那个朋友的“真香”,其实是一句悲鸣。是他对着那个回不去的燃油时代的告别。他不是爱上了电车,他只是,怕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