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销量榜,真被绕晕了。比亚迪海狮06,一个月卖三万多台,深蓝S07却才六千多台,差别几乎是五倍。这事,说实话,我越想越不靠谱。
先说S07,这车到底给了啥?底盘下了大功夫,开烂路都稳。还别说续航,纯电230公里,市区一天一充省时省力,长途烧油发电也挺省油,听某修理工说,一升油能换四度电左右,经济得很。华为背书的智能化,自动泊车简直堪比老司机亲测水平,那副驾座椅按摩、通风加热三个功能齐全,配置清单侧面看去,直接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典范。按理说,这水平,这诚意,卖爆了不奇怪吧?
可实际呢,销量差得不要不要。海狮06俩月就六万多台,零跑C11一年十万以上,S07怎么就被摁地上摩擦了?我一个朋友说:这车要不是看广告,谁想买?我当时有点小反感,觉得这说得太绝对了,但细想又有道理。
这让我想到,买车的人和我们这种天天盯着技术参数的人,根本不是同一频道。你有个盘,不代表别人都看那个。销量背后的消费者心理,是我这些纸面数据没法道破的。人家买海狮,有人跟我说:你猜為啥?稳定靠谱呗,电池都保终身,电控三年保修,质保就跟买个安心。我说,这货电池还真能随便你折腾?答曰,随便玩,别怕;跟那些新牌子比,比亚迪二十多年技术积累,不是冲出来‘喊口号’的。
再说S07贵,还真不能忽视这个因素。我粗略算了下,同一价格段,深蓝的配置虽然高档,但你一看它的仪表盘——根本无仪表,车窗没有变框,车把手还隐形,关键是车机总弹广告,强制观看,这逼格的高贵背后留给普通用户的疑惑和烦躁不小,这些小毛病其实蛮劝退人的。前段和朋友一起试驾S07,他只让我开了不到两公里,说:你踩油门刹车动作大点,销售脸色就变了。跟我在海狮06试驾的体验完全不同,那销售耐心足,细节讲得把,陪我跑了三公里国道、高速五公里还有地面路六公里。人家的态度和体验,决定少不了有影响。
我之前试过深蓝S05、海狮05和银河E5,深蓝底盘没得挑,绝对值90分,但只给三年保修;海狮直接给你三电终身保,智驾更是加分。银河?说实话没啥感觉。最后我选了海狮05,跑了五千公里,没后悔。不得不说,电动车售后太关键了。这玩意儿别看买得起,维保服务才是良心的试金石。别忘了威马、哪吒这些品牌,那些车主的悲惨故事还历历在目,坏个零件都找不到人修,修车难成了最硬的现实,这会直接影响长远使用体验。
你说车企和供应链,其实就像一个餐厅的后厨。研发环节是选好材料,供应链是厨师的配料种类和品质保证,销售是服务员和口味迎合。即使一锅菜味道好,主厨得手艺足,但食材短缺或变质会坑你一锅粥。比亚迪就像老牌大厨,材料、火候都把控得稳,而深蓝可能是新厨师,菜品误差大,火候不够旺。
我承认,上面说得有点武断。谁知道未来深蓝会不会反超呢?可能是我没细想过,品牌形象建立和渠道铺设也许才是决定销量的关键(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有钱买车的多半会找个安全牌,尤其新能源里,质保和服务纵然无形但极具分量。
品牌为什么深入人心?估计不光是广告堆出来的。我一个修理工说:海狮这电池,用到现在没几个客户跑来找我‘电池死’的事,那是真信得过。而且同样的价格,同样续航,别人家的产品稳定性做不到这程度,车主心理负担自然不一样。
顺带一提,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深蓝S07用户体验里,有人在抱怨弹广告太频繁,让人开车分心,你说,这算啥智能化?反倒像是给用户添堵,真心嫌麻烦。
说到价格,S07贵在哪?粗略心算下来,单车成本估计比海狮多出至少10%-15%,反过来,这差价必须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可这价格门槛,夹带着讨厌的强制广告、无仪表盘等小缺点,逼着部分潜在买家转身。说实话,买车是个折腾事儿,没几个愿意吃这套。
再问一句,你觉得,买深蓝的人,到底是不是冲着未来感、敢尝鲜的心态去的?还是他们对品牌价值和使用信心没那么看重?你们认识有买过这车的没?他们用得咋样?
车市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心搏斗。就说我吧,一边期待深蓝反攻,一边又心疼那些被动试错的早期用户,毕竟消费者买的不仅是车,买的是一份踏实,还有后续的无忧。可现实是残酷的:保值率和维修便利才是王道。拿比亚迪跟深蓝比,我估计前几年海狮系甚至跑车系,保值率落地都稳中有升,S07这种不那么稳定的品牌,很难说将来能撑多久。
最后借我师傅一句话:新能源,就是旱涝保收更重要,别净盯着点数亮不亮堂。真心一句,咱这行就怕你喜欢归喜欢,开着爽归爽,最终维修那天哭着喊着找不到救兵。
说了这么多,你说现在的深蓝S07,究竟是被市场冷落,还是时代还没给它足够耐心?这其实没对错,但我挺好奇,你们自己会买吗?或者说,你会在买电动车时,考虑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安全感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