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汽车不装了:掀桌子,进修罗场

讲真,任何一个地方想搞产业升级,开会都是第一步,属于一种仪式感拉满的“祭天”行为。9月28号重庆这场面,你说它是行业峰会,我觉得不够准确,这更像是一场大型的、以城市为单位的“肌肉秀”,或者说,一场献给资本和同行的“行为艺术”。

一天之内,又是座谈会,又是智驾之夜,又是品牌发布,领导、专家、老板们齐聚一堂,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我们这波稳了”的神秘微笑。这阵仗,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纪元,太阳路过都得一个趔趄。重庆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什么叫“不装了,摊牌了,我要开始整活了”。外界透过这场嘉年华,看到的不是什么底气和愿景,而是重庆这座老牌工业城市,在全球汽车这趟浑水里,被逼到墙角之后,突然悟了,决定不当人了,要当“道诡异仙”了。

它释放的信号其实很简单: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这事儿,我们不是在商量,我们是在通知。就问你怕不怕?

重庆的底气是啥?官方说法是几十年产业积淀。这话说得没错,但有点像说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身体好是因为他活了四十年。废话文学典中典。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那些躺在功劳簿上的历史,而是那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精神。

长安、赛力斯、千里科技,被称作“三核引领”。这个词就很有灵性。长安,像个根正苗红的国企大家长,家底厚,辈分高,以前总有点端着。现在一看形势不对,也开始搞阿维塔、深蓝这些新潮玩意儿,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精神小伙。1-8月销量180万辆,这数据背后不是荣耀,是焦虑。不跑快点,连牌桌都上不去了。

赛力斯,这就更有意思了。它和华为的关系,已经不能用合作来形容,这是一种近乎玄学的“附体”。问界系列卖得好,你说车本身有多么天顶星科技,我觉得未必,但“华为”这两个字,就是当代互联网的“开光”服务。会买问界的人,就像会买特斯拉的人一样,你跟他聊性价比,他跟你聊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赛力斯成功验证的不是重庆的制造能力,而是重庆的“抱大腿”能力,而且是精准地抱住了全中国最粗的那条腿。这是大智慧。

然后是新来的“千里科技”。这家伙就更狠了,它不造车,它要当所有车的“大脑”和“神经”。这是典型的釜底抽薪打法。因为所有人都看明白了,未来的汽车市场,硬件就是个“毛坯房”,谁能提供最牛逼的“精装修”——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谁才是真正的房东。李书福亲自站台,说明吉利也想明白了,与其多生一个儿子下场肉搏,不如直接升级成军火商,给所有打架的人卖“高达驾驶舱”。这标志着重庆的野心,已经从在拳击台上打拳,升级到了在拳击台底下卖拳套、卖兴奋剂,甚至想当裁判。

所以你看,这“三核”哪是什么引领,这分明是三种不同的求生姿态:一个老贵族在疯狂健身,一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傍上了香火最旺的寺庙,还有一个干脆不当运动员了,改行去卖运动饮料了。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在这场黑暗森林的生存游戏里活下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一辆车两万多个零件,整车厂是面子,供应链是里子。重庆说自己有1200多家零部件企业,全覆盖。这听起来很牛,但换个角度看,这其实是一种“工业压缩毛巾”。

什么意思?就是平时看起来不大,但整车厂一句话,整个生态的水就得被挤出来。整车厂要降价,供应链就得割肉;整车厂要迭代,供应链就得连夜开模。这种所谓的“热带雨林”生态,本质上是一个残酷的“斗兽场”。“车企需要什么,我们就招引什么”,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为了伺候好链主爸爸们,我们什么都能豁得出去。

这种“随叫随到”的配套能力,讲好听了是高效协同,讲难听了就是议价权约等于零。当然,这在当下的掀桌子式竞争里,是一种巨大的优势。因为最好的防守不是金钟罩铁布衫,而是当别人拿刀砍你的时候,你直接抱着煤气罐喊“别过来,我真点了”。当一个地方的供应链成本可以被压到极限,响应速度快到离谱,那它对所有整车厂来说,就是一个无法拒绝的“修仙圣地”。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以前去一个主机厂,他们食堂的饭菜简直是另一个维度的战争,为了抢最后一块红烧肉,工程师们爆发出的战斗力比解决技术难题时强多了。

然后是软件,汽车的“新灵魂”。这词现在已经被用烂了。现在是个车企都说自己是科技公司,都在搞软件。但软件这东西,最怕的就是“PPT自由”。重庆的优势在哪?不在于它有多少家软件公司,而在于它有全国最魔幻的现实路况。

重庆汽车不装了:掀桌子,进修罗场-有驾

自动驾驶的关键在哪里?不在特斯拉,不在硅谷的实验室,在重庆那些九曲十八弯的立交桥,在那些神出鬼没的“老头乐”。任何一套自动驾驶系统,你把它放到重庆的晚高峰跑一圈,如果CPU没烧掉,那才叫真的牛逼。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重庆不是在搞“车路云一体化”,它是在给全球的AI算法公司提供一个“地狱级”的难度的终极考场。能在这里毕业的AI,开到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跟度假一样。

所以,当千里科技、华为、普华这些公司扎堆重庆,他们看中的不是什么政策扶持,而是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混乱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数据炼丹炉”。这对于全球的算法公司来说,确实是一片“星辰大海”,只不过这片海里全是克苏鲁。

如果说,产业基础是重庆压箱底的那个“祖传的夜壶”,看起来有点老旧,但关键时刻真能用来砸人。那么,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和all in的勇气,才是决定它能不能把夜壶变成圣杯的关键。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这话所有人都说,但大部分人都是嘴上说说,身体却很诚实地继续卷冰箱彩电大沙发。重庆这次拉着吉利搞千里科技,算是下了血本。这是在赌,赌未来的汽车,用户买的不是那个铁壳子,而是那个不断升级的操作系统。

重庆汽车不装了:掀桌子,进修罗场-有驾

这赌局的风险很大。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对这些花里胡舍的功能是有点不屑的。我就想要一个安安稳稳,能把我从A点送到B点的工具。但世界不是围着我转的。现在的年轻人,在车里打游戏、K歌、看电影的需求,可能比开车本身还重要。所以,重庆的这个赌注,不是下给现在的,是下给未来的。

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有点疯了,这个比喻可能除了我自己谁也看不懂,但感觉就是这个感觉。

更有趣的是“后市场”。当第一批新能源车的电池开始报废,一个千亿级的“垃圾分类”生意就出现了。重庆作为产销大市,等于坐在了一座巨大的“城市矿山”上。从电池回收,到二手车数据服务,再到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每一个环节都是钱。

重庆汽车不装了:掀桌子,进修罗场-有驾

所以你看,重庆的这盘大棋,逻辑其实很清晰,甚至有点粗暴。

第一步,用已经成魔的“价格战”和“供应链成本”把整车制造的规模和基本盘稳住,这是活下去的根本。

第二步,用最极端的现实路况作为“诱饵”,吸引全球最顶尖的AI和软件公司来我这里“渡劫修仙”,抢占汽车“灵魂”的定义权。

第三步,等你们车卖得够多了,用户够多了,我再把你们的“身后事”——后市场服务,也给包圆了。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哪有什么从容与坚定,全都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搞这么多花里胡舍的,最后还不是要降价!但这就是现实,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俭让,而是你死我活的闪电战。如果说之前的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重庆的野心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打算放过。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都没得吃,然后看谁能从废墟里最先爬出来卖盒饭。

这片充满想象力的“星辰大海”,最终通向的,可能不是什么光明的未来,而是一个所有人都杀红了眼的修罗场。但这,或许才是商业世界最真实、也最迷人的样子。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