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万元起售的电动车,听起来像是给普通老百姓的福利,可仔细一看,这哪是什么"国民神车",分明是资本精心设计的"穷人陷阱"!150公里的续航里程,连城郊往返都够呛;没有快充功能,让车主只能像蜗牛一样慢慢等待充电。这哪里是解决出行问题,简直是在制造新的焦虑。
当五菱宏光MINIEV把微型电动车市场炒热后,各路资本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蜂拥而至。他们打着"亲民"的旗号,卖的却是严重缩水的产品。看看这些所谓的"国民电动车":简陋的内饰、寒酸的配置、可怜的续航,连最基本的安全配置都要分高低配。这哪里是在造车,分明是在玩"俄罗斯轮盘赌"——赌的就是老百姓的命够不够硬!
更可笑的是,这些车企还美其名曰"满足下沉市场需求"。什么叫下沉市场?在他们眼里,三四线城市的老百姓就不配拥有像样的汽车吗?就活该开这种连空调都要选配的"移动铁皮盒子"?这种赤裸裸的歧视,简直是把"割韭菜"三个字写在脸上了。
我们不妨算笔账:3.88万买辆续航150公里的车,平均每公里续航要花258元;而市面上主流电动车,每公里续航成本普遍在150元左右。穷人为了省钱买便宜货,结果反而花了更多的冤枉钱。这就像让饥肠辘辘的人去买临期食品,看似省钱,实则是在为资本消化库存。
看看这些微型电动车的配置单,简直就是当代"何不食肉糜"的翻版。主驾驶位安全气囊要标配,副驾驶就不配拥有安全了?倒车影像给了,倒车雷达却要加钱选装。更离谱的是扬声器数量都要分高低配——1个和2个的区别,这是在考验消费者的听力吗?
这些车企的算盘打得啪啪响:反正买这个价位车的都是社会底层,能开就行,要什么自行车?但他们忘了,越是经济条件有限的群体,越需要可靠耐用的交通工具。当一位外卖小哥攒了半年钱买辆电动车,结果发现冬天续航直接腰斩时,那种绝望谁能体会?
说到底,这不是在造车,而是在测试穷人的忍耐底线。当资本发现即便把配置砍到极致,依然有人买单时,他们只会变本加厉。今天敢卖没有快充的车,明天就敢卖没有空调的,后天是不是连车窗都要选配了?
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让每个消费者都能有尊严地消费。而不是让穷人为了省钱,不得不接受各种阉割版的产品。真正的国民车,不该是资本收割穷人的工具,而应该是让普通家庭都能体面出行的伙伴。
当车企们忙着在配置表上玩"大家来找茬"时,不妨想想:如果这车是卖给你爸妈的,你还忍心这么减配吗?对弱者的态度,才最能检验一个企业的良心。可惜在利润面前,良心往往是最先被减配的那个"选装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