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长安UNI-K的智能座舱让我重新定义驾驶乐趣
上周五加班到深夜,叫代驾的路上手机突然弹出暴雨预警。正纠结要不要取消订单时,代驾师傅拍了拍身旁的UNI-K说:"这车有AR实景导航,暴雨天比人眼靠谱多了"。坐进驾驶舱的瞬间,三块液晶屏组成的超连续分体式大屏亮起,暴雨中的路况以立体箭头形式直接投射在挡风玻璃上——这哪是开车,分明在开宇宙飞船。
作为五年驾龄的老司机,我见过太多华而不实的"智能配置"。但UNI-K的IMS智能座舱交互系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当视线移向副驾屏时,车机立刻分屏显示导航和娱乐界面;说出"小安你好,打开座椅按摩"的瞬间,8点式气囊就开始精准按压肩颈穴位。最惊艳的是手势控制,比划"嘘"的手势就能静音,像极了《钢铁侠》里托尼·斯塔克的操作。
暴雨中的实测彻底颠覆我的认知。传统HUD在强光下会模糊,但UNI-K的AR导航把车道线直接"画"在真实路面上,连积水坑都标出了深浅提示。代驾师傅演示了APA6.0自动泊车,车辆自己完成转向换挡时,全车540°高清影像把轮胎距路沿的3厘米间隙显示得分毫不差。想起去年开朋友某合资SUV倒车剐蹭的经历,突然理解什么叫"代际差距"。
长安的工程师显然深谙中国路况。UNI系列搭载的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在遭遇加塞车辆时会像老司机般线性减速;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发现我打哈欠后,立刻弹出服务区提示并自动调大风量。这些细节背后是每年将销售收入5%投入研发的硬实力,光智能驾驶专利就突破2000项。
回家后特意查了资料,发现UNI-K的智能基因早有端倪。长安早在2018年就发布"北斗天枢计划",与华为共建的5G车联网实验室里,测试车要经历零下40℃到85℃的极端环境考验。难怪在重庆魔幻立交桥上,UNI-K的车道保持比我的方向盘更懂本地路况。
现在终于理解为何年轻人把UNI系列称为"汽车界科幻单品"。当传统车企还在堆砌配置时,长安已经用"车外摄像头+毫米波雷达+高精地图"的超级组合,构建起人车环境的完整数字孪生。下次换车时,我大概会选带哨兵模式的UNI-V——毕竟能自动记录剐蹭视频的智能管家,比十张"车内有监控"的贴纸都管用。
暴雨夜的那次偶遇,让我看清智能汽车的真实门槛:不是屏幕数量,而是像长安这样把2000多项专利转化为"无感式体验"的能力。现在路过4S店,总要多看两眼流光溢彩的UNI序列——谁知道下次升级,他们又会把哪个科幻场景搬进现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