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8L开了半个月,终于懂了为什么5米2的三电机大车只卖29.98万——答案藏在那73%里
高速上,我一脚油门踩到底,仪表盘上的数字从80跳到180,用了不到5秒。右边车道那台宝马X5还没反应过来,我已经并回来了。副驾的哥们儿抓着把手,缓了半天才说:这玩意儿真是台家用车?
这是我提腾势N8L的第16天。760牛米的扭矩推着5米2的车身往前窜,那种感觉多少有点不真实。
说起来,当初看配置单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价格有点不对劲。三电机、激光雷达、空气悬架、3.9秒破百,同样的东西搁在别的牌子上,怎么着也得四五十万打底。29.98万这个数字,怎么看怎么像钓鱼的。
但开了两周,有些门道慢慢品出来了。
周末带全家去郊区,六个人七个箱子,我媳妇上车前还在嘀咕装不装得下。后备箱打开一看,634升的容量,塞完所有东西,盖板下面居然还能再藏个大箱子。她坐第二排,椅背往后一放,腿伸直了跟我妈聊天,脚离前排还有一大截距离。从前门到第三排,地板全平,1米9的人站直了头都不碰顶。
第三排不是凑数的那种小板凳。我自己坐进去试过,靠背能调角度,座椅还能前后挪10厘米,腿能舒展开。上次载朋友看球,坐后面的哥们儿全程没抱怨,下车问我配置,我说了价格,他愣了好几秒。
转弯直径11米出头,这数字刚开始我是不信的。这么大一台车,方向盘打起来居然比我之前那台雅阁还灵活。后来才慢慢适应,原来大车也能有小车的感觉。山路跑起来,系统会自动把扭矩分配到外侧后轮,入弯不推头,出弯不甩尾,开着反而比小车还稳。
油耗这事儿,可能算是最大的意外。我家小区有桩,平时就纯电跑,230公里够我折腾一周。周末跑趟长途,满油满电1300公里,高速服务区充电25分钟能从10%充到80%,喝杯咖啡的功夫就满了。前两天回趟老家,来回800多公里,一滴油没加,电还剩小半格。
那个中控台冰箱,温度能精确到一度。夏天放可乐,冬天热奶,我儿子的酸奶常年放里面。副驾抽屉带冷暖,我媳妇拿来放护肤品。全车49个储物格,听着虚,但真装东西的时候才发现,该放iPad的地方放iPad,该走线的地方走线,连硬币都有地方兜着。
空气悬架这玩意儿,刚开始我觉得是噱头。过了几个减速带,发现车身确实会提前调软,后排杯架里的咖啡不怎么晃。高速上车会自动降低,烂路上会自动抬高。上周去郊区露营,停在坡上,四个轮子自己找平,车里打牌桌子都是正的。
刹车够硬。连着几次急刹,每次都能稳稳停住,而且停车那一下不点头,后排老人不会被晃得难受。120的时速踩下去,车身很稳,没有那种要往前栽的感觉。
高速上NOA开了1000多公里,基本没怎么管过方向盘。大弯道也不减速,自己变道超车,遇到加塞会主动让。我这种开了十几年手动挡的人,头几天还不太放心,手一直虚握着方向盘。后来慢慢放松了,偶尔还能腾出手来喝口水。
城市里那个记忆泊车,能记2公里范围的车位,自动避让行人和电动车。刚开始用的时候还有点怂,总想自己接管。现在基本就是看着它自己停,倒是省了不少心。
朋友问得最多的就是价格。同样配置的车,市面上大多四五十万起步,为什么N8L能压到30万?我后来查了查,说是核心零部件自研率73%,电机、电池、芯片大部分都是自己做的,成本能降不少。但具体怎么算的账,外人也看不透。
开了半个月,慢慢理解了一件事:或许有些车,便宜不是因为偷工减料,而是因为算账的方式不一样。别人要给供应商留利润,自己做就省了这一层。别人要摊研发成本,量上去了成本就下来了。
那天在服务区充电,旁边停了台理想L9,车主过来搭讪,聊了几句配置,问我落地多少。我说了个数,他沉默了一会儿,点根烟走了。
现在手里攥着30万预算,想买台空间大、跑得快、还省油的6座车,选择或许不算多。至于值不值,可能得自己去店里坐坐,开开,才能有答案。
鞋合不合脚,脚知道。车合不合适,也得开过才知道。我这半个月的感受,就是这些。
全部评论 (0)